黨的十九大以來,各項惠民政策相繼出臺,落實各項政策,助力鄉村振興,已經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動力。為切實感受、了解惠民政策對農村發展帶來的影響,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物理與電子學院“入鄉村,助振興”暑期社會實踐隊在各地開展了采訪調研活動。
在河南省商丘市拓城縣楊天行村的走訪調查中,實踐隊隊員李永帥采訪了鄉村醫生王桂英,王桂英說道:“農村醫保給了農民很大的安全感”。她這樣解釋:農村醫保可以用來大病報銷,治病費用越高報銷的也越多,縣級以上醫院可以報銷60%左右,對于貧困戶甚至能報銷90%的醫藥費。農村醫保讓村民有了極大的安全感,讓貧窮的人也有能力看病了。
隊員白瑞龍在對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鐵門鎮晁村的調查中采訪了一位名為白世通的退休工人及一位名為白雙選的低保戶。他了解到白世通是一位退休工人,每月都會按時收到醫療保險的賬戶基金,可以到支持醫保服務的藥店買藥,并且看病的醫保金額報銷比例高達95%,極大的便利了居民的生活,解決了人們看病難的問題。而白雙選講到上個月去新安縣第二人民醫院住院17天,總共消費4900多元。經過合作醫療的報銷和低保制度中大病救助的申請,最終只需支付583元,極大地減輕了病人的負擔。國家強大了,人民也能享受到優惠的政策,單單是一個看病治病,就能體現出惠民政策對人民生活的極大便利。
有相當一部分村民因沒有文化,很難外出就業,政府也對這些人提供了一定的幫扶,對村里就業困難人員進行就業幫助,開展公益性崗位,幫助其就業。在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石榴鎮象牙村有一位賣菜的吳大媽,她在采訪中說道:“現在種植農作物村里都有補貼,可以自己種植農產品自己賣,村委會也鼓勵我們種植良種”。同時,政府在其他方面也提供了優惠政策,國家對農民的種地補貼,使農民收入明顯提高;回收冬天所用的煤用吹風爐,當地村委會對回收煤用吹風爐的住戶免費發放空調,每季度還有200元的用電補貼,使村民的生活環境變得優越。政府通過多種補貼幫扶政策,減輕了村民的經濟壓力。
“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以厚民生為本”。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農民是惠民政策的直接受益者,隨著黨和國家對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全面實施,其效果也會日益凸顯,農民的生活質量也會日益提升,鄉村振興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