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教。教育扶貧是脫貧致富的主要途徑,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扶貧先扶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全力發揮教育在扶貧攻堅中的作用,為實現鄉村振興奠定基礎。為進一步了解教育扶貧的具體表現形式,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物理與電子學院“入鄉村,助振興”暑期社會實踐隊開展了采訪調研活動。
在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東冶實驗小學的走訪調查中,實踐隊隊員楊澍波在采訪五臺縣東冶實驗小學的領導老師后得知,五臺縣東冶實驗小學為支持教育扶貧工作,向望景崗村派遣了駐村幫扶工作隊,經常組織優秀教師到望景崗村給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貧困學生送溫暖,完成村級幫扶任務。教育扶貧是斬斷窮根的利器,這一舉措不僅實現了對于教育能力較弱地區的幫扶,也讓學校全體教育工作者的思想受到了洗禮。
另一方面,五臺縣東冶實驗小學積極響應國家“兩免一補”政策切實開展了以下活動:“兩免”即為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學生免除學雜費和國家課程教科書費。“一補”即為義務教育階段的貧困學生發放生活補助資金,特有“營養改善計劃”為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每天補助4元,通過營養餐的形式發放。鄉村要實現振興,歸根到底還是得依靠教育來實現質的飛躍,“兩免一補”教育扶貧政策,雖然不能徹底解決目前鄉村教育資源短缺的問題,但也切實改善了學生的學習條件,減輕了家庭經濟壓力。
此外,實踐隊隊員在采訪過程中還了解到五臺縣東冶實驗小學開展的一項創新型教育扶貧工作——“結對幫扶手拉手”精準幫扶活動。具體舉措是將五臺縣東冶實驗小學40名少先隊員和五級學校的40名少先隊員一一對應,結成“手拉手”對子。小朋友之間往往有更多的交流話題,可以共同學習,互相促進。這一舉措可以充分發揮學校少先隊員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有利于教育扶貧工作更快、更好、更高效地實施。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民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寄托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強國必先強教。相信在教育扶貧政策的支持下,鄉村教育質量必將飛躍性提高,在不久的將來鄉村會為祖國貢獻大量的建設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