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拓展自身的知識面,擴大與社會的接觸面,增加個人在社會競爭中的經驗,鍛煉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畢業后能真正走入適應社會,并且能夠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的處理各方面的問題,我們“赴隴援西”暑期社會實踐團懷著同樣的夢想參加了這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在深入農村了解民情中我們汲取了更多的知識并獲得了快樂。
這次我們去到的地方是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扎古錄鎮的九年制學校,我們投身于支教活動中,渴望著在支教活動中燃燒自己的青春。

瑯瑯的讀書聲伴隨著電扇的轉動縈繞在教室的四周,開心的笑容印滿了這里孩童們的臉頰。我們有模有樣的為講臺下的小孩們拓展數學思維,地理視野等一些課本外課程,是為了激發多樣的興趣以后成為不同專業領域的人才。那些看起來枯燥無味的知識經過我們精心的備課下也逐漸變得生動起來。我們也本著認真的上課以及課后對學生負責的態度努力讓一個個充滿童真的夢想肆意的飛翔,使歡聲笑語充盈在孩子們的周圍。
隨著不斷地和孩子們之間的共處,我們和孩子們的相處也越來越融洽,對每位孩子的了解也越來越深,和小朋友們的情誼也漸漸濃厚。熱情的小朋友們還邀請我們去試穿他們本民族的服飾參加他們當地的活動,我們真切感受到當地人的質樸和善良,這都是在整個支教活動中記錄下的歡欣而珍貴的幀幀美好。
古人云,先成人者再成才。在支教期間河南人民因惡劣的天氣而處于水深火熱之中,一幕幕觸目驚心的洪水救援畫面讓我們在心痛擔憂時又肅然起敬。借此機會我們組織小朋友錄制了“河南加油”的視頻送去前線聊表安慰,同時向小朋友教授龐楊和楷模的精神氣質,平凡的人竭盡自己所能,解放軍消防兵時刻準備著,所有人都心系祖國。正處于新時代的我們更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自己的青春大好時光更要忠于祖國,向陽而生。
根據教學安排,我們制定了相應的教學計劃。其中有教學理論認知,這是對專業知識進行鞏固和提高,以達到根據理論知識指導教學工作。在清晰的知道孩子們的接觸、掌握新知識的能力后,我們也發現了孩子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確實是參差不齊的。在我之間的相互談話中,就會發現上課時,有的孩子早就完成了布置的任務,而有的孩子雖然在認真聽講,但是接受新知識需要的時間更長,這就需要隊員們傾注更大的耐心,沒有適當的方法和足夠的耐心讓他們接受新知也是比較困難的一件事情。
支教活動很快就結束了,在返程時有些小朋友偷偷塞給我一些紙條,等我再次打開時已經坐上了來的火車。“老師您辛苦了,我們都愛你”紙條上稚嫩而又真誠的字跡讓我感動而不舍,感動他們對我們的認可信任,不舍這短時間的相處即分離。此刻得到學生的認可而感到欣慰與激動的我覺得我已經像是個真正的老師了。以此為約,成為對國家有貢獻的人才棟梁是我們彼此的理想和祝福。然而在教學中我們也曾經遇過很多難題,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之處。比如有些知識點講的含糊不清,沒有照顧到較差的學生的接受能力,一概而講。通過反思和不斷地學習,后來我們在教態上有了很大的進步,爭取做到嚴謹扎實,備課充分,規劃課堂主要知識點等。
作為當代大學生,或許真正的磨難只是與我們擦肩而過,并沒有過多的糾纏。大多數的我們一直在安逸的環境下生活、學習。很多東西都可以唾手可得,但是在某個遙遠的角落里,卻有一些人過著與我們截然不同的生活。山村里,面對知識,孩子們露出如饑似渴的眼神;面對生活,農民們展示出與烈日暴雨搏斗的精神。誰能不為之震憾,不為之動容呢?我們是社會未來的建設者,我們應該積極走出象牙塔,到社會中去,了解國情,服務社會。
暑期會實踐就是讓我們認識社會、服務社會、鍛煉自我的有效途徑。這次社會實踐,使我認識了自己所處的社會位置,明確了自己肩上的使命,更進一步激發了我的學習熱情。我深刻認識到,老師是學生的榜樣,我們的一言一行都被學生看在眼里。所以,我們在教授學生的同時,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同時我也深刻認識到,老師除了要傳道、授業、解惑,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以及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此次暑期社會實踐不但培養了我們理論運用于實際的能力和團隊合作的精神,磨練了我們堅強的意志,也實現了社會實踐過程中“服務社會、鍛煉成才”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