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隨山東理工大學材料學院“赴隴援西”暑期社會實踐團來到甘肅省卓尼縣扎古錄鎮開展支教工作已經接近兩個星期,此次社會實踐活動也要接近尾聲,回想起在甘肅生活的點點滴滴,舍不得離開這里,這里的一切十分美好,天高氣爽,四面環山,與外面的俗世隔絕,有世外桃源的感覺,讓我流連忘返。
本以為來到這里支教會有十分艱苦的生活,住宿、飲食、生活習慣等等各方面都會迎來不小的挑戰,但是事實并非如此。來到這里的兩個星期,我們分小組進行做飯,沒一個小組都十分認真的準備飯菜,最后竟然做到每一天的飯菜都不重樣,中午的陽光十分毒辣,我們頂著烈日洗碗,雖然很熱很累,但是想到自己吃的是自己努力后的結果 成就感油然而生。
同時為了提高藏漢民族直接的感情,更深入了解漢藏文化差異,促進漢藏文化交融。7月29日下午,山東理工大學“赴隴援西”社會實踐團在甘肅省卓尼縣扎古錄鎮九年制小學開展民族風采展示特色繪畫課程。王心雨強調不同民族與文化之間平等交流的重要性。她說到,民族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富。面對不同的民族文化,我們應學習習總書記所說的“兩個應該”民族互鑒之道,即我們應該推動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諧共處,讓文明交流互鑒成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我們應該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為人們提供精神支撐和心靈慰藉,攜手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各種挑戰。緊接著,她向學生提出此次繪畫課程的要求,她提到,此次課程是促進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間交流的好機會,并要求學生將藏族特色融入畫中,突出藏族文化特色,展現民族風采。學生二到四人為一組進行繪畫,組內學生就藏族區別于漢族的特色文化進行討論確定繪畫內容,并在實踐團成員的幫助下合理分工,共同完成繪畫作品。最后,王心雨邀請多名學生分享繪畫靈感并引導學生總結漢藏文化差異。此次民族風采展示繪畫課程的開展,有利于學生了解漢藏文化差異,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民族差異與各民族間平等交流、和平互鑒,有利于促進漢藏文化交融。
同時為了規劃孩子未來,讓孩子了解十八歲的生活狀況,7月22日,我們開展“我的十八歲”特色課程十八歲,在這承前啟后的人生路口,縱觀歷史長河,每一代人的十八歲都有不同的機遇和挑戰。為呼吁當地學生奮斗青春,勇于綻放十八歲風采。課程由一段山東理工大學招生宣傳片視頻引入主題 “我的大學”,宋美萍表示十八歲是人生的一個重要節點,在這段時期,每個人都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夢想與規劃,要激情澎湃,意氣風發,要高瞻遠矚,充滿希望。課堂上,她鼓勵學生們暢想自我的十八歲,學生們積極回應,醫生、廚師、科學家……他們懷揣著對十八歲的美好憧憬,在講臺上大膽釋放自我,課堂氛圍達到高潮。針對“十八歲”的話題,實踐團教學組成員依次發表看法,向學生分享自己十八歲的所見所聞與所感。李鵬結合自身十八歲備戰高考的經歷,建議大家在青春時期為自己的未來奮斗努力,堅守信念,做到極致,勇敢地面對十八歲帶來的一切。十八歲,前程可奔赴,歲月可回首。“我的十八歲”課程的開展,使當地學生暢所欲言,為自我的未來做出長久規劃,激發了學生們奮發向上的積極性,為其今后發展奠定基礎。
最后,我們與當地鎮長進行了騰訊會議溝通,與鎮長一起溝通卓尼縣最近發生的變化,了解到當地的特色文化習俗,了解到當地特有的洮硯文化和土司精神,進一步深入了解背后獨特的背景故事。通過這次會議更加促進漢藏文化的交流和融入。
我們的實踐生活也要接近尾聲,我很珍惜這一次來之不易的機會讓我感受到藏族特有的地域風情,感受藏民的淳樸熱情,了解到洮硯文化,偉大,無私奉獻的土司精神 這次實踐會成為這一生最難忘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