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只有經過親身體驗過了,才會明白支教過程中的酸甜苦辣。初到甘肅,感覺一切都是那么新奇。這里的孩子,這里的人們,這里的風俗,文化,飲食乃至星空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圖1 實踐隊員開展開班儀式(攝影/張藝霖)
7月16日,我第一次體驗到了九年制義務學校學生的活潑,上進。17日開班儀式剛開始,作為團隊里的活躍劑李鵬老師,他以幽默的方式進行自我介紹,引來大家熱烈的掌聲。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生們有的勇敢的站起來,以各種方式進行自我介紹,然而還有部分同學,他們很內向,同時也很自卑,他們認為自己沒有別人優秀,所以他們保持沉默。看到這些學生,我們現在可以做的就是在接下來的支教過程中,盡所有隊員的努力,幫助他們勇敢的面對自我,相信自己,讓他們可以勇敢的走出第一步。當一個人勇敢的跨出第一步時,也就意味著這個人已經成功了一大步。
校園衛生清掃,對于大學生來說,可能有點陌生了。我們在大學校園里,生活的私人區域應該就是宿舍了,就這樣,再六個人的宿舍里,打掃都是個問題,在宿舍里,很少有人主動打掃衛生的。但是在河畔初級中學,我仿佛回到了中學,乃至小學,每天把打掃校園衛生當做自己的責任。“校園是我家,清潔靠大家”,的確,校園是我們的大家庭,我們在這里生活,學習,讓我們的校園清潔,是每一個師生的責任。
暑期特色班是我們“赴隴援西”赴甘肅卓尼暑期社會實踐團隊的精品,7月17日,開班典禮的舉行,標志著我們暑期特色班正式開課,我們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增加了以我的18歲、手工課、域外風光、趣味英語、安全教育等13門課程,這些課程最終的目的不是讓學生們苦學,以考試為目的,而是讓學生們樂學,在好奇中享受學習的樂趣。讓他們開闊視野,對大山外面的世界充滿向往,樹立自己的理想,走出大山,這也是本次社會實踐團隊支教的最終目的。
戶外素質拓展對于這里的學生來說,應該是一種相當遙遠的趣味課程。在應試教育下,很多地方的教育,都以學生的學習成績為基準,來評判學生。這是一種不恰當的做法,在當下的中國,教育正在改革,但要想全部徹底的改變中國的教育弊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繁重的課業下,有一絲放松,戶外素質拓展便充當了一個不可缺少的角色。在戶外課堂上,我們有以“搭橋過河”“盲人摸象”“沖破生死網”等為代表的7個項目。在這些項目中,一方面可以鍛煉同學們的自主意識,有效鍛煉他們的素質,戰略意識。另一方面可以讓不同班級的學生彼此認識交流,達到一種溝通的目的。

圖2 教學組成員帶領學生們室外踢球活動(攝影/李子軒)
“每天鍛煉一小時,身體健康疾病躲”,說到運動,可能有的同學喜,有的同學憂,但要是談到趣味運動會,想必每一個同學都是興奮的吧。趣味運動會也是本次支教的一大特色,包括“兩人三足”“趣味保齡球”“乒乓球接力”等7個項目,趣味運動會讓更多的同學拉近了距離,“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看到大家在操場上盡力的比賽,盡情的展示著自我,看到他們臉上洋溢著的欣喜,我們確定,這次的趣味運動會的目的達到了。
參與這次社會實踐,我考慮了好長時間,最終還是決定來到這里,和這里的學生相處,我感覺他們很好,很真實。我相信,我不僅會帶給他們對他們有益的,更重要的是他們會帶給我最美好的東西:理想、單純、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