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一個永恒的主題。正是這血濃于水的親情,陪伴著我們走過每一個難忘的日子,譜寫著我們多彩的人生。”7月17日,山東女子學院“向日葵”志愿服務團隊的二十二位志愿者來到濟南市催馬小學開展暑期志愿服務活動,志愿者們為教育孩子們從小樹立感恩意識,養成孝敬父母、尊敬長輩、關愛他人的行為習慣,讓感恩行動真正在日常生活中體現出來,開展了“感恩父母,擁抱親情”專題教育活動,讓孩子們從心底體驗感恩,從日常生活中感受親情,學會理解父母,孝敬父母,以實際行動報答父母。
觸摸感恩,體驗親情
感恩,本就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思考和謙卑的態度。志愿者們向孩子們講述著當一個人懂得感恩時,便會將感恩化做一種充滿愛意的行動,實踐于生活中。從出蹣跚學步到長大成人,父母一直在為我們默默付出,盡他們所能給予我們最好的一切。更偉大的是父母從不希望自己得到什么。就像太陽每天都會把它的溫暖我們,從不要求回報,但是我們必須懂得感恩,懂得回報。
志愿者讓孩子們都閉上眼睛,回想從咿呀學語到現在父母為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然后志愿者循環播放了《父親》和《燭光里的媽媽》兩首歌曲,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地有的孩子留下了眼淚,抽泣的聲音此起彼伏,或許父母為我們做的事情太過簡單平凡,幾乎每天都重復著,慢慢的也就習慣了,使我們忽略了這是父母給予我們獨一無二的愛,是偉大而又平凡的親情。

圖1 孩子們在回憶親情時落淚(攝影/王卓)
志愿者讓孩子們睜開雙眼,分享發生在自己身邊的親情,有個小男孩的話讓我刻苦銘心,“老師,有次我感冒發燒我爸爸送我去醫院打針,結果回來的路上下起了大雨,爸爸怕我淋雨就把外套脫下來給我擋雨,結果第二天他也病倒了,但是半夜他依然來我房間問我感覺難不難受,我當時都忘了父親也還病著……”小男孩紅著眼睛哽咽著說完,志愿者接著對孩子們講述,父母愛孩子,愛得平凡,愛得無私,對孩子的愛絕對沒有半點雜質,但我們不要忽略他們的愛,更不要覺得理所應當,我們要學會感恩,感謝他們的生育之恩,養育之恩,給予我們無微不至的照顧和呵護。
實際行動,回報父母
俗話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感恩行動就要從現在做起,志愿者隨后與孩子們一同用紅色的皺紋紙為母親折做康乃馨,康乃馨,代表著感恩與尊敬,更代表著對母親默默付出,無私奉獻的濃濃愛意。孩子們都小心翼翼地剪著皺紋紙,精心制作著康乃馨,對于孩子們來說這不僅僅是一束普通的康乃馨折紙,它更注滿了孩子們對母親的感恩和愛意,是孩子們精心為母親準備的禮物

圖2 孩子們向志愿者展示自己做的康乃馨(攝影/王卓)
許久之后,在別的孩子都在向別人展示自己為母親做的康乃馨時,有一個小女孩吸引了志愿者的注意,小女孩做的康乃馨非常精細漂亮,因為她不只做了一個康乃馨,而是兩個,“一個是送給我的媽媽,感謝她每天早起為我精心制做早餐,另一個送給老師,感謝老師讓我學會了感恩,明白了媽媽的愛就在我身邊,以前我還嫌媽媽做的飯不好吃,以后不會了。”聽完小女孩的話,志愿者恍然大悟將小女孩系緊抱在懷里,志愿者不僅驚訝于她會為自己做康乃馨,更驚喜于他們這么快就懂得了感恩。

圖3 孩子將自己精心制作的康乃馨送給志愿者(攝影/王卓)
其實,感恩有時是最簡單不過的事:一個微笑,一聲謝謝,一個善意的舉動……都只不過是舉手之勞,只要心存感激,行動起來并不難。讓我們感恩的太多太多,只有知恩,感恩,才能讓我們感受到愛。通過此次活動志愿者教會孩子們要心懷感恩之情,用心發現生活中的親情,以充滿愛的心態去對待周圍的人和事;且能在今后的生活中,對父母至親多一份理解、多一份關愛,用實際行動回報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