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實踐團成員逐漸掌握每個孩子的知識儲備量以及學習進度,能夠根據不同孩子的不同個性和學習能力水平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
在實踐團成員褚笑菲的早讀課前,孩子們積極主動找團隊成員褚笑菲老師進行古詩詞的背誦,團隊成員褚笑菲也積極了解孩子們的狀況,對孩子們進行鼓勵和幫助,團隊成員褚笑菲為孩子們講解了兩首杜甫的古詩,《春夜喜雨》和《江畔獨步尋花》,孩子們也聽的津津有味,臉上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望。

圖1 團隊成員授課(攝影/商明闖)
早上八點五十,調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調研小組前往淄博市周村區盛凱風機的工廠進行走訪調研,調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調研小組就廠中工人進行調研,調研指出,工廠員工大多為北郊鎮村落或附近村落,大多為32歲至48歲的青壯年或中壯年,家中大多都有孩子。聽一位工人說了在這工作的感悟,我們深刻體會到脫貧攻堅工作的完善與好處,這還只是明面上的,我們相信,脫貧攻堅的益處絕對是潤澤千秋的。
上午最后一節課是團隊成員劉凱倫的《大大的世界》,這節課的主題是“航天”,前段時間我們國家成功發射了神舟十二號,通過這次事件引出我們國家整個航天發展史,從第一架飛船上天到現如今的神舟十二號,給小朋友講述了一些航天相關的科普知識,給孩子們傳輸了正確的觀念,要熱愛自己的國家,努力奮斗,為國家做貢獻,要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下午有團隊成員張浩威的《建筑之美》。實踐團成員張浩威在課堂上講到,真正的建筑之美不僅僅是體現在設計與造型上,還體現在建造的過程中所收到的磨難與艱辛,張浩威以全球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的建設過程為例,講述了中國建筑行業攻堅克難的精神。

圖2 實踐成員授課(攝影/商明闖)
下午最后一節課是團隊成員劉自越的普法課堂。這節普法課,老師帶領大家了解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老師通過幾個經典案例讓孩子們思考并了解他們所擁有的受教育權、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權利,告訴孩子們未成年人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及社會公共道德規范,樹立自尊、自律自強意識,增強辨別是非和自我保護的能力,自覺抵制各種不良行為及違法犯罪行為的引誘和侵害。
晚上七點半,針對較為有對比性的兩位“青苗班”同學進行了家訪李明軒、鄧林瑞,首先得知了兩家情況,兩家老人都十分歡迎我們,給我們倒茶,十分熱情,對我們的支教工作表示肯定,并且細致講述了兩名孩子的情況。
晚上九點整,進行總結性會議。首先是今晚去走訪的說出自己的見聞與想法,一起分析總結。其次,對自己前兩天及未來兩天的教學計劃,將最近的經驗互相分享,一起為青苗班更好的授課做準備,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行動,帶給孩子們更豐富的知識,讓他們更多地了解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