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建黨百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對當代青年提出殷切期盼,當代中國青年要在感悟時代、緊跟時代中珍惜韶華,在火熱的青春中放飛人生夢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業華章。7月17日我們宣講團出發前往貴州省銅仁市石阡縣甘溪鄉進行社會實踐活動。
星火點燃青春夢,與黨同心正黔行。
甘溪鄉是一片紅色的沃土,生活在這里的人民,始終牢記這段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不斷傳承好紅色基因,講好甘溪紅色故事也是我們的任務之一。
在路程中,我們氣勢昂揚地歌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歌唱祖國》等歌舞。經過3小時車程,終于到達了甘溪鄉,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標語,入眼望去,甘溪鄉在群山環抱之中,在綠蔭環抱下,一幢幢白墻灰瓦的房屋簡樸而又別致,鱗次櫛比地分布在道路的兩旁。行走在甘溪的街道上,道路干凈整潔。明媚陽光里,村民們各自忙碌著,村莊一派寧靜祥和。
遠處,奇山兀立,群山連亙,蒼翠峭拔,云遮霧繞,眼前的甘溪鄉歷史悠久,氣勢恢宏,校車繼續行駛在小路上,甘溪小學出現在路的盡頭。在政府人員的協調下,我們在甘溪小學學生寢室安頓,接著將設備、行李安放、整頓后,投入了一系列工作的安排與完善。
下午,老師帶領我們與當地鄉黨委、副黨委進行了工作對接,隨后在羅主任的帶領下,共同學習調研并實地觀察當地的特色農村產業鏈,了解當地產業發展優勢、近來群眾就業情況、以及特色產業園的規模介紹,進行了各村走訪,為后期準備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紅色文化潤童心,薪火相傳耀少年。
七月流火點亮了青瓦白墻的燈籠,噴香了水中的菱藕,成熟了地里的莊稼。7月18日開始,我們開始和甘溪鄉童伴之家的孩子們一起開展多樣化的主題活動。同時我們通過陪伴傾聽兒童心聲并運用專業知識幫助孩子們學習以及心靈上的成長,使孩子們在實踐中加深對紅色文化的理解和對紅色革命精神的繼承與發揚,切實激發愛國情感,在學習紅色文化中健康成長,擔負起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光榮使命。
我們按照兒童年齡段分為兩個班級,對此實行別樣的教學方法,將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故事同紅軍長征聯系起來。校園內隨處可見的“紅色教育”元素、耳畔紅色故事、紅色歌曲傳唱、紅色經典誦讀等,帶領學生共同感悟紅色革命精神……
“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英雄們為我們爭取來的,我們要努力學習,不能辜負革命英雄們付出的鮮血。”孩子們熱情高漲,認真聆聽著我們的講解。
中國的紅色文化,從中國共產黨誕生之日起就開始醞釀,到如今已歷經一百年的沉淀,它不僅在革命戰爭時期發揮了巨大作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依然是鼓舞、激勵人們繼續奮斗的強大動力。
我們圍繞“童心逐夢•我心向黨”主題,開展一系列黨史學習活動,大力營造“紅色校園”氛圍,建設“紅色文化”陣地,滲透紅色文化理念,積淀豐厚的紅色校園文化。
祭掃烈士陵園,緬懷革命先烈。
7月19日,我們到達甘溪紅軍烈士紀念碑進行祭掃,紀念碑位于甘溪鄉甘溪街頭,當我們走進陵園大門,沿石階而上,在陵園項端的平臺上,首先映入的眼簾的是一座氣勢雄偉磅礴,造型設計新穎別致的烈士紀念碑。上刻蕭克將軍題詞“甘溪死難烈士永垂不朽”。多位將軍為碑題詞,上刻毛澤東《長征》詩。
在革命烈士紀念碑前,鮮紅的旗幟在明媚的陽光下熠熠生輝。全體隊員莊嚴肅立,我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聆聽指導老師講解甘溪戰役以及革命烈士陵園的故事,回顧了那段艱苦卓絕的革命歷程,深切緬懷革命先烈們的豐功偉績,感受到了黨的同志和仁人志士浴血奮斗的革命精神。
期間,學生代表敬獻花籃,并仔細整理花籃上的緞帶,我們向革命烈士紀念碑默哀以寄托哀思,并鞠躬以向逝去的烈士表達崇高的敬意。黨員同志重溫入黨誓詞,其余人員行注目禮,黨旗的光輝倒映在每個人眼中,愈為鮮艷。如今我們的國家富強、國民幸福,生活安康,這都離不開我們革命烈士們的犧牲。瞻仰烈士陵園,祭奠英雄先烈,讓我們始終不忘來時路,走好新時代長征路。
陽光灑在革命英雄紀念碑上,暈染出一圈又一圈金色的光暈,這束光,灑在我們的臉上,灑進了我們的心中;灑在階梯上,灑在我們前進的道路里;穿透云層,灑向未來的時光。
這一路上每個人都對革命先烈的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理解。要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加強黨性錘煉,要倍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堅定理想信念,艱苦奮斗,要把最好的精神姿態投入到工作中去服務好人民群眾。
我為群眾辦實事,推廣醫保我們在行動。
7月20日,我們前往甘溪村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通過進村入戶的方式解答群眾疑問和現場幫助群眾注冊電子醫保等多形式進行宣傳。
一是宣傳最新的醫保政策和醫保知識和國家及省州縣醫保政策、措施,引導群眾了解醫保方面惠民政策。二是開展醫保電子憑證推廣宣傳工作。重點圍繞什么是醫保電子憑證、怎樣注冊申領醫保電子憑證、怎樣使用等進行了宣傳,并且現場指導幫助群眾申領醫保電子憑證。
“我們群眾年齡偏大,對于電子醫保卡激活認證流程和操作還是有一定的困難,非常感謝實踐團成員們過來助力,有你們的幫助,相信我們會把進度趕上來,順利完成任務目標。”甘溪村合醫站站長陳琪說。
通過此次活動,為我們宣傳了醫保方面的政策知識,進一步增強了群眾的醫療保障意識、提高了人民群眾對醫保政策的知曉率,切實增強了人們對醫療保障政策的認同感、獲得感和滿意度,讓醫療保險政策最大的惠及廣大居民心中
走訪致敬老黨員,銘記歷史跟黨走。
在甘溪鄉的幾天,我們走訪了在黨50年的老黨員李文華、李華芹等,了解了他們的事跡,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在我們黨的歷史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堅守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與使命,他們的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鮮明昭示了我們黨的性質與宗旨、繼承和發揚了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共產主義信仰猶如沙漠上的一片綠洲,黑夜里的一盞明燈。“為人民謀幸福”是發自對人民,對祖國最真摯最濃厚的感情。如今他們已是古稀之年,卻始終不忘初心,堅定不移的跟黨走,時刻關注著國情民情。偉大的定義有很多,有人喜歡做英雄,希望流芳百世;有人卻甘心平凡,默默奉獻。走訪過程中,我們深切感受到老黨員精神不同于新時代黨員精神的一般內涵,它是經過了時間的檢驗和長期積淀所形成的,這一輩的老共產黨人始終恪守“黨和人民的要求”,任憑歲月磨蝕,那顆樸實純粹的初心,滾燙依舊。歲月,丈量著共產黨員的人生刻度,也在他們心頭鐫刻下信仰的光輝。入黨那年,他們正風華正茂,如今,已是耄耋之年。他們將共產黨人對革命初心的矢志不渝,對理想信念的虔誠執著,對黨和國家事業的孜孜以求鐫刻進祖國的碧海藍天。
有一種熱愛,盡管歲月流逝,不但沒有衰減,反而與日俱增。
有一種赤誠,歷經雨雪風霜,依然執著堅定,信仰愈久彌堅。
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唯有切身感受,方能秉承初心,開拓未來。只有牢記歷史,不忘屈辱,隊我們才能更好地砥礪前行,像先輩一樣為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通過此次紅色文化進課堂活動,我們將革命抗戰時期的精神傳給下一代,促使孩子們了解甘溪紅色發展歷史,激發熱愛家鄉的情感,樹立正確的三觀,努力成長為共產主義事業的接班人,為胸前的紅領巾增光添彩!
作為大學生,我們希望能有更多的機會去探尋,參加“三下鄉”活動,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諧社會,建設美好家園作貢獻。行走在鋼筋水泥的建筑物中,依舊不能忘卻鄉野泥土的芬芳;穿梭在燈紅酒綠的街頭巷隅,也不能忽視曲徑通幽的意境。在建黨百年之際,讓我們隨著時代的號聲,星火黔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