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十天緊張而又充實的社會實踐活動后,山東大學軟件學院“紅色記憶”團史調研宣講團的成員在1月19日進行了總結會議,總結并整理過去九天黨史學習教育的收獲與感想。
首先,宣講團的隊長盧致遠同學指出:“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和優秀的共青團員,學習黨史是重要且必要的。學習黨史,既能夠繼承和發揚黨的成功經驗和優秀傳統,又能夠更深刻地領悟黨的方針、堅定黨的信念,增強對黨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其他成員均對隊長的觀點表示了贊同,并各自發表了自己的想法。
其中,陳泰華同學發表了參觀英雄山與革命烈士陵園后的感想,他提到:“革命烈士們的事跡給他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烈士們的照片和遺物給他的內心帶來了極大的觸動。當參觀烈士墓地時,他難以抑制內心的激動,不禁濕潤了眼眶。作為當代大學生,應當牢牢銘記戰士們的鮮血為國家、為人民而流。應當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努力成為國家所需要的棟梁之材,方可慰籍烈士們的在天之靈。” 張家碩同學對實踐活動開展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和漏洞提出了自己的反思與建議,他指出:“宣講團在前期的查閱資料環節成員沒有進行明確分工,導致存在一部分資料高度重疊,浪費了精力與時間。在實地調研階段,對于時間的安排不夠明確,成員活動集中但缺乏一定的自由度,不利于產生個人的獨特見解。在宣講環節,前期宣傳力度不夠,導致與預期的宣講效果存在差距。” 成員們對提出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和討論,對自己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反思和總結,為之后的社會實踐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寶貴經驗。其他的同學也就實地調研、問卷調查等環節分享了自己的心得與體會。
“紅色記憶”團史調研宣講團的總結會議對為期10天的黨史學習教育畫上了圓滿的句號。成員們在10天內加深了對于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成長史的了解,深化了對黨的信賴,堅定對黨的領導的信念,讓“紅色基因”在山大學子中得以傳承。
文:張家碩
圖:盧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