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貫徹落實國務院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配合國家反詐中心將“國家反詐中心”APP的使用落到實處、落到個人,有效預防電信網絡詐騙,增強老年群眾反詐意識,保護老年群眾的“錢袋子”,2022年1月16日,曲阜師范大學翻譯學院“反詐防騙,‘譯’路同行”實踐團分為4個小分隊,分別去往山東省煙臺市、濟南市、青島市及日照市各鄉鎮村落進行社會實踐調研,深入了解鄉鎮地區就全國公安機關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舉措的實施發展情況及成效,探究老年群體對于“國家反詐中心”APP的使用狀況。

勤走訪忙調查,掌握村鎮反詐宣傳“一線情報”
首先,實踐小分隊分別抵達各鄉鎮村落,并與各村莊村長及村支書匯合。從村支書處,實踐隊成員了解到,按照國家指示,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州、縣打擊治理電信網絡違法犯罪的工作部署,自政策下達以來,各鄉鎮已采取“三個到位”舉措,大力推進“國家反詐中心”APP推廣安裝工作;村內不定時召開相關調度會,按時對安裝情況進行調度通報,確保該項工作責任層層壓實到位。經過村干部通力合作,村內APP安裝率已達95%—97%左右。
隨后,在對村內國家反詐政策的宣傳落實情況有了初步了解后,實踐隊員在村支書的陪同下走訪調查了村內老年群體。由于老年人生活環境相對封閉,加上年齡較大、缺乏關愛,存在“恐病”及從眾心理等原因,容易輕信虛假宣傳而掉入消費陷阱。不法經營者抓住老年消費者的弱點,設置種種消費陷阱,導致老年人消費者合法權利受到侵害。因此,“國家反詐中心”APP的下載與使用對老年群體來說更為重要。在走訪調查期間,實踐隊員了解到,村內老年群體的手機上大多安裝了“國家反詐中心”APP,但當實踐隊員點開該APP時,多數老年人的APP界面都是初始登錄界面,并未注冊,也未有使用的痕跡,因此并不能對手機來電與信息展開實時保護,也并沒有發揮該APP的實用價值。據悉,雖然村內不少老人也使用上了智能手機,但是也只是用于接打電話,與子女親友微信視頻聊天等,對于其他陌生軟件并不熟悉也不知如何使用;少數子女會格外重視老人生活,關心老人情況,將“國家反詐中心”APP的使用詳情教授給老人,便于保護老人電信安全,但大多數子女疏于關心,忙于工作,不會耐心教授老人相關用法,導致老人們只是流于形式,按照指示下載了APP,而未真正投入使用;也有一小部分老人認為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識夠強,拒絕學習相關使用方法,從而使APP只是留在手機界面內“落灰”。

揭騙局套路,為村鎮老人筑牢反詐騙防線
鑒于此等情況,為提高老年人的防范意識,幫助老年人擦亮雙眼,遠離詐騙危害,真正發揮APP作用,實踐隊員與各村鎮村支書協商溝通,挨家入戶將欺詐老年消費者違法行為的特點和危害性廣泛宣傳,引導老年消費者樹立科學健康的消費觀念,提高自我辨識能力和消費維權意識,幫助老年人捂緊“錢袋子”。同時實踐隊成員“打入村莊內部”,采取村鎮微信群、朋友圈、村級廣播等方式大力宣傳“國家反詐中心”APP,呼吁還未下載的老年群體積極下載,在全村范圍內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宣傳期間,實踐隊成員不畏嚴寒,向村鎮老人細心講解示范“國家反詐中心”APP的功能,耐心解釋安裝注冊該APP的重要意義,手把手協助部分對手機操作不熟悉的老年群體如何注冊應用該軟件,使其了解各類詐騙的慣用招數以及遇到此類詐騙應如何處理,讓老年人更加懂得如何自我保護、如何有效舉報,讓詐騙違法犯罪活動無處遁形。另一方面,村鎮中仍有很多老年人使用“老人機”、“小白機”等不能下載“國家反詐中心”APP的非智能手機,實踐隊員們特別針對此類群體進行重點宣傳,提高老年群體識別、防范的能力,提醒廣大老年人在接到陌生人的電話來訪時,要牢記“不聽、不信、不泄露”,不要將個人及家庭資料、銀行卡等信息告知他人,以免遭受財產損失。
此次社會實踐調研活動的開展,使實踐小分隊深入村鎮內部,匯聚每個人的力量推動“國家反詐中心”APP安裝注冊工作。經過“面對面”宣傳,當天共計50余人安裝了“國家反詐中心”APP,百余人基本掌握了該APP的使用方法,進一步增強了村鎮老人的安全防范意識,為持續推進反詐防騙宣傳工作落實到個人奠定了良好基礎。同時,本次實踐工作中,實踐隊員采用了老年群體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反詐宣傳,體貼了老人生活,增強了老人意識,進一步遏制了電信詐騙案件在實踐村鎮老年群體中的高發態勢,落實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從科技手段提升了這些老年群眾的識詐防騙能力,做到電信詐騙內容入耳、入腦、入心,最大限度降低村鎮老年人電信詐騙發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