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經濟社會迅速發展,人民消費觀念和支付方式不斷變化,越來越多高新技術產品的出現在給人民生活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也給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詐騙類型層出不窮,騙術手法翻新極快,詐騙案件屢屢發生,嚴重侵犯了人民群眾的財產權利和人身權利,為深入了解市民反詐騙意識現狀、剖析詐騙案例,2022年1月17日,曲阜師范大學翻譯學院“反詐防騙,‘譯’路同行”實踐團分為4個小分隊,分別去往山東省煙臺市、濟南市、青島市及日照市各村鎮、社區及人流量較大的購物商場等進行反詐騙調研。
首先,實踐隊員來到各村鎮、社區,通過與村支書、社區工作人員的交流,實踐隊員了解到近年來詐騙案件數量持續增長,且以電信詐騙為主,市民被詐騙金額大多在5000元以上。在對當地反詐騙情況有了基本了解后,實踐隊員按照原定計劃對村民、居民進行采訪調查。“我覺得我不會上當受騙的”,這是在采訪中幾乎每位市民都會說的一句話。然而,在問及反詐騙相關知識時,如:“反詐騙網絡電話是什么”“你知道什么詐騙手段”,市民就會不清楚或猶豫不決,表明實際上市民對反詐騙知識并不熟悉的現狀。
隨后,實踐隊員來到了人流量較大的購物商場,開始對沿路行人進行反詐騙采訪。當實踐隊員采訪一位大學生時,他表示:“我之前有一個朋友給我發消息,說他急缺500元,讓我轉到他銀行卡上,我給他打電話一問才知道是被盜號了。”騙子往往利用年輕人對手機的依賴與朋友之間的信任進行此類詐騙,因此也在大學生群體中屢見不鮮,成為大學生詐騙案例中的重要原因。同時,被采訪者認為:“當下詐騙手段層出不窮,我們來不及學習新的反詐騙知識,沒辦法識別新的詐騙手段。”這一問題的提出不僅揭露了當下反詐騙的宣傳瓶頸,也為實踐隊后續的宣傳工作開拓了新的路徑。
本次調研活動得到了市民的大力支持,市民們不僅耐心回答實踐隊員關于反詐騙的問題、分享自己的觀點,更主動分享自己的受騙經歷并結合自身情況同實踐隊員一同分析應如何提高市民的反詐騙能力和防范詐騙意識,為實踐隊員提供了寶貴的調查材料。
在采訪中,一位青島市民王叔叔十分配合地說起了他的被騙經歷:“我在網上購買的理療儀有質量問題需要退款,先給我支付寶的“總資產”里轉入100元,讓我提現到銀行卡,接著讓我安裝“騰訊會議”APP,讓我加入會議并打開視頻共享功能引導我操作手機,這時他們發來一條網址鏈接,點開后頁面顯示為退款中心,我按要求填寫了身份證號、銀行卡號、預留手機號、余額等信息后,手機收到了一個短信驗證碼,隨后我就收到了銀行發來的卡內2.8萬元錢款被轉出的信息”。對于本次經歷,王叔叔也提醒市民不要輕易相信網上的任何消息,也不要輕意泄露個人信息,尤其是涉及資金及個人隱私的,以防被心懷不軌的人利用。

依據調研過程中的詐騙案例及受騙者感想,實踐隊員總結概括了詐騙的主要類型及手段:
一、刷單返利類詐騙:此類詐騙的易受騙群體多為學生群體和待業群體。騙子往往以兼職刷單的名義,先以小額返利為誘餌,誘騙受騙者投入大量資金后,再把其拉黑。因此警方提醒:“所有刷單都是詐騙,千萬不要被蠅頭小利迷惑,千萬不要交納任何保證金和押金!”
二、冒充電商物流客服類詐騙:通常騙子會冒充購物網站客服工作人員給受騙者打電話,謊稱其購買的產品質量有問題,需要給受騙者進行退款賠償。隨后誘導受騙者在虛假的退款理賠網頁填入自己的銀行卡號、手機號、驗證碼等信息,從而將其銀行卡內的錢款轉走。
三、網絡貸款類詐騙:受騙者多為因網絡貸款受騙的多為無業、個體等有貸款需求的人群。在此類詐騙中,騙子會以“無抵押”、“無擔保”、“秒到賬”等幌子,吸引受騙者下載虛假貸款 APP 或登錄虛假貸款網站,讓其以“手續費、刷流水、保證金、解凍費”等名義先交納各種費用。當騙子收到受騙者轉的錢,便會關閉詐騙 APP 或網站,并將其拉黑。因此,辦理貸款一定要到正規的金融機構辦理。
四、“殺豬盤”詐騙:此類詐騙手段較為復雜,素未謀面的網友、網戀對象推薦受騙者網上投資理財、炒數字貨幣(虛擬幣)、網購彩票、博彩賺錢,謊稱系統存在漏洞、有內幕消息等,只要投注就能穩賺不賠。而當受騙者投入大額資金后,發現網站、APP賬戶里的資金無法提現,或在投注過程中,全部輸掉。此時,才發現對方將自己拉黑。
通過本次調研,實踐隊員了解到大多數市民認為自己具有較強的反詐意識,但是不會主動了解反詐騙的相關知識,更多的是通過親朋好友轉發的上當受騙的案例了解一些詐騙手段。同時,相較于老年人,年輕人的反詐騙意識更高;與農村相比,城市居民反詐騙意識更高;高學歷群眾的反詐騙意識相對更高。
本次反詐騙現狀調研活動的順利開展,為后續反詐騙知識宣傳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了良好的實踐基礎。基于當前群眾反詐騙現狀,“反詐防騙,‘譯’路同行”實踐團呼吁全體社會成員應主動了解詐騙手段、增強反詐騙意識,著重學習電信網絡信息安全知識,堅決抵制任何形式的詐騙行為,共同打造安全穩定、互助和諧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