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增強群眾的法制觀念,提高群眾反詐防騙、進行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加強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的相關工作,做到“全面強化預警防范,全力構筑反詐防線”,2022年1月20日,曲阜師范大學翻譯學院“反詐防騙,‘譯’路同行”實踐團分為4個小分隊,分別去往山東省煙臺市、濟南市、青島市和日照市進行“花式”反詐宣傳,通過多種反詐防騙宣傳方式為群眾普及反詐騙知識。
前期,實踐隊員進行了反詐騙相關的調研,調查結果顯示,實踐地區的居民們普遍不熟悉反詐騙知識,對反詐防騙的重視度并不高。此外,相較于老年人,年輕人的反詐騙意識更高;與農村相比,城市居民反詐騙意識更高;高學歷群眾的反詐騙意識相對來說更高一些。而在現如今的社會,詐騙案件越來越多,詐騙手段也越來越高明,犯罪分子利用一些人虛榮、貪便宜、單純等心理特點實施各種詐騙伎倆,使一些群眾蒙受巨大的財產損失,無形中也增加了他們的精神壓力。因此,為了減少其不必要的損失,進一步提高廣大群眾的識騙、防騙能力,開展反詐騙宣傳尤為重要。

實踐隊員主要走進村莊,以橫幅、宣傳畫報、宣傳手冊等形式,進行反詐騙知識宣傳。在宣傳現場,實踐隊員詳細介紹了騙子常用的詐騙方式,解答了村民們提出的各類問題,向老年群體介紹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常見手段,同時提醒獨居群體當心電話詐騙、短信詐騙、網絡詐騙、掃碼詐騙、冒充老年人詐騙等,做到不輕信、不匯款,遇到詐騙及時報警。在走家入戶宣傳時,實踐隊員耐心地向老年人講述了一些不法分子針對老年人設計出的種種騙術,囑咐老年人遇事多跟自己的家人、好友溝通,不要輕易把個人重要信息透露給不熟悉的人,以防上當受騙。
“茴香五香十三香,別中騙子迷魂香”、“草莓藍莓蔓越莓,小心詐騙聽到沒”、“雞蛋鴨蛋鵪鶉蛋,別被騙成窮光蛋……”。實踐隊員們將反詐標語貼在菜市場公告欄上,用俏皮的反詐宣傳語,“無死角”地進行反詐宣傳。這些朗朗上口的標語吸引了不少村民在公告欄前駐足,有些村民不禁讀出了聲:“西瓜、甜瓜、哈密瓜,別讓騙子轉走花”、“瓜子、泡面、礦泉水,千萬別信騙子的嘴”,為了讓村民們理解其中蘊含的意思,實踐隊員又進一步對標語進行了補充解釋。根據隊員回憶,當時一對母子路過了公告欄,母親還特地指了指其中的幾條標語,教她的兒子朗讀,讀完后還夸獎了實踐隊員:“這些小標語確實有趣,通俗易懂,能讓我們村里的這些人記憶深刻,以后遇到事情想想這些標語,就不會輕易被騙了,你們做了一件好事!”

除此之外,實踐隊員還在街頭彈唱了《防騙歌》,并進行了短視頻平臺直播,歌詞內容也是簡單易懂:“預防詐騙聽我說,騙子騙人花樣多;天上不會掉餡餅,輕信往往是陷阱;電信網絡一涉錢,十條信息九條騙;陌生電話說到錢,一律掛掉別相信;不明鏈接有病毒,騙人騙錢快刪除” 真實又接地氣的旋律,既傳遞了正能量,又潛移默化地對聽眾進行了深刻的思想教育,讓反詐宣傳 “聲入人心”。彈唱完畢后,實踐隊員趁熱打鐵,向圍觀群眾再次介紹了常見的電信詐騙手段、作案方式,并結合典型詐騙案例“以案說法”,提醒群眾要抵住誘惑,在面對網絡的不明利益時,要做到“不輕信、不泄露、不轉賬”,切實守護好自己的“錢袋子”。同時,實踐隊員呼吁群眾認真學習反詐知識,當好宣傳員,向自己的親朋好友普及反詐知識。 宣傳活動期間,實踐隊員立足當前疫情防控工作實際,利用傳統現代結合、線上線下同步的形式,讓網絡安全真正入耳、入腦、入心,讓原本嚴肅的反詐宣傳多了幾分趣味性,更易達到貼近大眾的宣傳效果,使村民群眾能夠從“被動防”變為“主動防”,從而保障自己的財產安全。
在本次活動中,實踐隊員用一大批“花式”的反詐宣傳方式,把反詐防騙知識“干貨”用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播給了村民群眾。此次宣傳進一步增強了村民群眾的安全防范意識,取得了良好的宣傳效果,下一步,實踐隊將繼續深入開展反詐騙宣傳,與更多群眾一起筑牢反詐防火墻,構建平安和諧美好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