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了解出行公司所存在的大數據殺熟問題, 2022年1月28日,山東大學(威海)Co-law調研隊成員劉程奕前往安徽合肥和瑞出租車有限公司對副總經理王海峰進行實地調研訪談。
極大部分的出租車司機在各自獨立經營的同時,也參與著網約車的運營。安徽合肥和瑞出租車有限公司作為一個公車公營的出租車公司,副總經理王海峰認為,他們與網約車公司之間是既存在一些競爭,又在尋求與之聯合一體的關系。針對隊員所提到的簽約、利潤分配問題,王海峰指出該公司與出租車司機是通過簽約承包經營合同確定關系的,屬于承包租賃關系。為了讓隊員更深入地了解,王海峰以該公司為例,詳細地介紹了其模式。
王海峰指出,與網約車公司定價不同,出租車公司所規定的用戶乘車價格是通過聽證會、官方許可的。出租車的經營模式是“打表”,僅針對公里路程、通過擁擠道路時間,是由官方核實、不存在雙方議價或爭議的情況的。對于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王海峰表示,該公司作為國營體制下的出行公司,對顧客的信息要求十分嚴格,相關模式十分規范,所以該法中所設立的限制不會在用戶服務使用信息的過程中造成障礙。在如今所存在于網約車公司的個性化定價方面的爭議,王海峰強調,出租車公司作為地方性的、規范性的出行公司,堅決反對此類通過甄別大數據進行“殺熟”的行為,該公司也沒有這樣的情況。
王海峰表示,出行公司中通過大數據的“殺熟”行為只是個別公司的一種資本著力的手段,出現此類現象的原因一是市場監管存在漏洞,二是資本的運作——沒有良知的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對資本的重視甚于用戶。最后,王海峰就此現象提出政府監管應到位、企業自身應自律的倡議,表達了自己對于市場重回相對公平的金融環境的殷切期望。
通過此次訪談,團隊成員對出行公司及其所存在的大數據殺熟現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有利于團隊研究大數據時代下的價格歧視現象,助力大數據殺熟現象的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