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高大學生群體對殘疾人群的關注度,幫助社會群體更好的了解認識殘疾青年團體同時增強殘疾青年的社會歸屬感,山東大學(威海)海洋學院“擁抱52赫茲朋友”實踐團隊長曹瑜帶領部分成員于1月10日聯合白手杖公益中心、石墨艾坊手工坊開展“相伴蝸牛”活動。
活動前期,實踐團隊長通過聯系石墨艾坊負責人姜老師了解基地的基本信息并約定日期于石墨艾坊內同“蝸牛朋友”們互動。“蝸牛朋友”是石墨艾坊內殘疾人群體的另一個名字,它寓意著殘疾人群體的柔軟內心,堅毅性格。通過姜新老師的介紹,實踐團成員了解到石墨艾坊是殘疾人輔助性就業基地,智力、精神殘疾人進入基地從事艾葉制品的加工、制作,主要生產艾絨荷包、艾皂、艾絨被褥等,基地每月給予他們一定的經濟補貼,工閑之余,基地會組織殘疾人開展工間鍛煉和社會融入活動,讓他們在工作和生活上更多地融入社會,提高他們的社會溝通協調能力。
在與“蝸牛朋友”見面之時,每一位“蝸牛朋友”都熱情洋溢地向實踐團成員打招呼。在實踐團成員進行短暫的活動前準備之后,由實踐團成員徐暢向“蝸牛朋友”們介紹保護氣球游戲規則并由實踐團成員李昭晨、王銳泉演示向他們演示。在實踐團成員給每一個“蝸牛朋友”分發了氣球后,“蝸牛朋友”們和實踐團部分成員一起向上拋出了氣球,并擊打著氣球保護它們在一分鐘之內不落在地上。除此之外,1月10日作為一個特殊的日子,實踐團成員陪伴“蝸牛朋友”聯合社區進行“安全 宣傳”、制作“艾草臘八粥”等等,度過了一個獨特的臘八節。活動結束后,實踐團成員于“蝸牛朋友”進行聊天,從言語中能了解到每一個“蝸牛朋友”都很謙虛努力,在基地老師們的帶領下“蝸牛朋友”學會禮貌待人,掌握生活技能。活動結束后“蝸牛朋友”依依不舍的和實踐團成員擁抱告別。
“擁抱52赫茲朋友”實踐團通過本次活動深入了解到殘疾人的生活,了解到白手杖公益中心——石墨艾坊通過制作愛產品的方式為智障青年們提供了就業平臺,也讓實踐團明確了接下來開展實踐的方向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