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進一步了解網約車定價緣由、價格影響因素以及探究“價格歧視”現象的成因,co-law調研團成員于2月16、17日分別在山東泰安、淄博、黑龍江哈爾濱等地對網約車司機進行訪談。
團隊成員分別從網約車市場情況、定價緣由、大數據殺熟等方面向司機師傅詢問相關問題,團隊成員于訪談期間全程佩戴口罩,嚴格遵守相關防疫規定。本階段訪談均得到了司機師傅的全力配合,在詢問過程中,團隊成員了解到了網約車司機與平臺是有合同簽約的:網約車定價是由平臺算法決定;不同平臺抽成不同,總體在在10%~30%之間。在定價緣由方面,團隊成員了解到網約車價格的影響因素除了路程遠近、車型類別、時間長短以外還與約車所在時間段、平臺類別、天氣情況、節日假期有關,通常在早高峰、晚高峰時間段約車價格更高,擁擠路段、惡劣天氣、節假日也可能會導致約車價格更高。而關于“價格歧視”問題的存在以及成因探究方面,團隊成員在向司機師傅解釋“價格歧視”含義的基礎上向他們詢問是否發現、遇見抑或是聽說過類似情況的發生,在得到肯定答復后詢問了他們的看法和背后原因的分析。團隊成員發現,訪談司機基本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過“價格歧視”現象,有的司機聽說過不同手機類型會導致約車價格不同但自己并未證實;有的司機認為這是正常情況,并不涉及到用戶隱私泄露、大數據殺熟等問題;有的司機一度認為這是公司掙錢的合理手段,屬于正常的經營手段。
本次訪談令團隊受益匪淺。通過對網約車司機師傅的訪談,團隊成員對網約車市場基本情況,網約車定價緣由以及“價格歧視”現象的普遍程度有了一個清晰的了解。本次訪談的結果不僅有利于團隊進行下一步研究,深入探討“價格歧視”現象的成因,更為團隊規制類似問題提供了經驗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