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1996年的聶曉亞已經在張家口賽區閉環內工作了兩個多月,和其他眾多“一墩難求”的年輕人一樣,她也沒有冰墩墩。聶曉亞是北醫三院崇禮院區(以下簡稱“崇禮院區”)的一名護士,由于防疫工作需求,近兩個月來,她每天的生活范圍都是標準的兩點一線:出了酒店,坐上大巴車直達醫院,下了班再坐車回酒店。聶曉亞沒有時間,也沒有機會去買冰墩墩,不少親朋好友想讓她幫買個冰墩墩,她只能婉言拒絕。
聶曉亞從2021年11月30日就開始進入張家口賽區的閉環內工作,當時正值一場測試賽,有位運動員受傷,必須進行手術。聶曉亞上午接到通知后,下午2點就進入了閉環內開始工作。
醫療保障工作是冬奧會保障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北京冬奧會的三個賽區中,張家口賽區會產生51塊金牌,是三個賽區中最多的,其相關保障任務也是最重的。聶曉亞所在的崇禮院區是離張家口賽區最近的醫院,它承擔了救治所有由賽場轉出治療的運動員與賽事相關保障人員、政府官員、媒體記者等閉環內約3萬人的醫療服務職責。
一場跨年搶救
在北醫三院感染管理處工作的趙心田也是一名90后,土生土長的北京姑娘。除夕晚上十點多,和趙心田一起吃年夜飯的幾位專家就被緊急叫走了。一位挪威的官員突然暈厥,情況危險,需要搶救。隨著搶救工作的開展,負責院感工作的趙心田的心也被揪了起來。
院感工作主要是為了防止醫院內發生疫情傳播。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接診外籍病患,醫護需要身著醫用防護服、醫用N95防護口罩、面屏等二級防護裝備。這些防護裝備的穿脫以及相關的防疫工作都在院感工作范疇之內。
趙心田手機上可以看到穿脫防護裝備的通道。受訪者供圖
醫護人員穿脫防護服的通道有個可以對講的攝像頭,直接連接到了趙心田的手機上,方便趙心田隨時查看醫護人員防護裝備的穿脫情況,發現不規范的地方及時提醒。趙心田心里一直惦記著這事,想在手機里看到醫護人員安全地脫掉防護裝備再睡覺。
2月1日0時,當虎年的鐘聲敲響,千家萬戶在歡樂中辭舊迎新。崇禮院區醫護人員搶救暈厥患者的工作還在繼續。直到深夜四點,醫護人員們才出現在脫防護裝備的通道里,趙心田看著他們安全地脫完之后,終于睡去。
第二天早晨7點,趙心田按時起床,新一天的工作開始了。
20多個未接來電
張家口賽區閉環內的醫療保障工作共有130余人完成,其中崇禮院區82人,北醫三院派駐22人,河北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唐山二院等河北多家醫院派駐29人。為了閉環里的這130多人在四個月的閉環工作中不感染新冠肺炎病毒,趙心田前前后后共制定了38項工作流程,對所有進入閉環工作的醫護人員和工勤人員進行了4輪一對一穿脫防護裝備的考核。
把這些醫療保障工作者送入閉環后,趙心田每天通過攝像頭監測他們防護裝備的穿脫情況。她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每個人走路的姿勢、穿脫防護服的速度和步驟都不一樣,甚至按酒精凝膠的方式都會不同,有的人喜歡用手背按,有的人喜歡用手掌側面按,還有的人喜歡快速地按幾下,“我已經能通過他們按酒精凝膠的方式分辨出誰是誰”。
院感是一項防患于未然的工作,沒有意外是最好的工作成果,到目前為止,張家口賽區閉環內還未有一位醫療保障工作者感染新冠病毒。
閉環期間,崇禮院區手術室里的一位護士正在工作。崇禮院區供圖
如果說趙心田是不直接接觸病人的幕后守護者,那么崇禮院區黨政辦公室的段雅靜則是處在了幕后的幕后,她負責閉環內130余人的后勤保障協調、新聞采寫和黨務工作。
1996年出生的段雅靜被大家稱為“宿管阿姨”。房間太熱了、屋里沒水了、房卡忘拿了……醫療保障團隊130多人生活中遇到的幾乎所有問題都可以找她。段雅靜告訴記者,她基本上不用定鬧鐘,每天早晨7點左右準時會有人發微信找她。
保障冬奧會,聽起來是一件很“高大上”的事情,然而這件“高大上”的事情在執行時會被拆解成到無數件看似稀疏平常的事情,這些事情本身并沒有什么光環。當它們一股腦壓在段雅靜的肩上時,她曾經覺得自己有點快扛不住了。
段雅靜最忙的時候是130多人陸續進入閉環的那段時間,“手機的提示音就沒停下來過,手機像是被粘在了手上,經常有幾個人同時打電話進來”。如果要去醫療工作區域拍照,需要穿防護服,不能帶手機,等她再出來的時候,手機上會有20多個未接來電和幾十條微信留言,她在更衣室回消息就得回半個多小時。
后來,段雅靜整理了一份《閉環內生活注意事項》,把之前別人經常問她的問題、如何解決都一一寫進去。一旦再有新人入住酒店,段雅靜就把《閉環內生活注意事項》發給他。為了方便管理130多人的生活物資,段雅靜還在每層樓安排了樓長,有事情先和樓長說,再由樓長通知到本層的人。腳不沾地的生活終于開始緩解。
吾輩擔當
一段時間高強度工作的鍛煉,讓段雅靜處理工作變得更加沉穩和有條理。有不熟悉的醫護人員和她接觸后,都不敢相信她是1996年出生的。
段雅靜的爸爸是一名警察,平常逢年過節的時候都會出去執勤,小時候的她不明白為什么爸爸要放棄自己家庭團圓的機會,要去守護其他家庭的安全。直到今年春節,段雅靜也放棄了和家人團圓的機會,投身于冬奧會的保障工作中,她終于明白了爸爸的選擇。
在醫療工作區,段雅靜用相機拍到了醫護人員身穿正壓防護服站在手術臺上六個小時的汗珠,也拍到了他們雙膝跪地為患者縫針的背影,還拍到過受傷痛折磨的外國運動員在被救治后,為中國醫生豎起的大拇指。
被鏡頭定格下的這些焦點和那些沒有鏡頭拍攝到的日常點滴都是“奉獻冬奧,一生榮光”的注腳。在距離北京冬奧會開幕還有100天時,崇禮院區黨支部召開誓師大會,段雅靜作為領誓人,帶領所有參會人員宣讀了“冬奧盛會,華夏榮光。國家使命,吾輩擔當……”的莊嚴誓詞。讀完誓詞之后,大家在一面印有“奉獻冬奧,一生榮光”的旗子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在這場誓師大會上,作為青年黨員代表發言的是崇禮院區急診科90后醫生樊姝婧。在回顧自己閉環內的工作時,她感受最深的就是閉環內的診療更加需要耐心和更多的人文關懷,因為可能會接診到沒來得及上場就受傷的運動員,還碰到為這次冬奧會準備很久的志愿者,可能因為傷病要提前出環,“我們不僅要保證他們的生命安全,還要讓他們能夠順利完成這次任務,對我們來說挑戰很大,每次來的病人我們盡可能地去幫助鼓勵他們”。
2月11日,樊姝婧在為患者進行頭部傷口縫合。北醫三院崇禮院區供圖
“愿以存心寄華夏,且將歲月贈山河”。在向醫院提交的文字材料中,樊姝婧引用了這句詩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不是每年都有冬奧會,不是每屆冬奧會都在中國。在圣火燃燒的那一刻,我無比驕傲和自豪。我會繼續激勵自己,好好完成這次的冬奧保障工作。”
趙心田除夕夜一直牽掛的那位病人,張碩參與了搶救工作,這位來自北醫三院急診科的護士也出生于1996年。2020年初,武漢暴發新冠肺炎疫情時,張碩就多次報名希望可以去一線參加抗疫,但是由于當時參加工作僅兩年,他并沒有被選上。此次有幸參與了冬奧會的保障工作,張碩感到特別興奮和有榮譽感。
除夕夜當天,閉環外還有四五位專家參與線上會診,這些專家和一線醫護人員共同堅守到了凌晨4點。趙心田在朋友圈看到了會診專家們的凌晨工作照,她感慨地說:“能夠有幸與這么多優秀的人同行是多么的難得!帶上我們‘90后’的朝氣,加持上前輩們專業素養的底氣,相信一定能夠順利完成保障任務!”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昶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