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惜別懷遠”“折柳寄情”中,北京冬奧會伴隨著中國式的浪漫落下帷幕,一批運動員的瀟灑離場,并不意味著結束,而是代表著另一批運動員即將高光亮相,與此同時,“雪容融”接過“冰墩墩”的接力棒,開始它點亮夢想、溫暖世界的美好旅程。
自1976年舉辦第一屆冬殘奧會起,到如今的北京冬殘奧會已舉辦到第十三屆,本屆冬殘奧會將設置輪椅冰壺、殘奧冰球、殘奧越野滑雪、殘奧冬季兩項、殘奧高山滑雪、殘奧單板滑雪等6個大項78個小項的比賽。我國代表團共217人,其中運動員96人,是我國參加冬殘奧會代表團人數最多,規模最大,參賽項目最全的一屆。
都說奧運會是挑戰人類體能的最高點,殘奧會和冬殘奧會是挖掘人類意志的頂峰。在挑戰極限這條路上,人們熱情歡呼于奧運賽事,贊嘆感慨于殘奧賽事,因此,即將亮相的北京冬殘奧會也是引來無數關注的目光。
從北京冬殘奧會吉祥物的設計開始,熱情中國紅、瑞雪兆豐年......雪容融就用滿滿的中國元素,講述了一個與溫暖、夢想有關的故事,從這里出發,大家都預見到了一場充滿愛與敬的冬殘奧會。
秉承“雪容融”美好的寓意,剛結束冬奧會不久的北京,已快馬加鞭進入到迎接冬殘奧會階段,除了滿足辦賽要求的無障礙環境服務以外,冬殘奧會的種種細節更是讓人溫暖不已,如衛生間里的墻壁做了圓角處理不易磕碰,設置高低兩個掛鉤以滿足不同殘疾人群需求等;觀眾座席方面,設有144個無障礙座席,且坐席前方都設置了10厘米高的擋臺來確保安全......種種細微之處,無一不體現著北京冬殘奧會的人文關懷。
對于冬殘奧會運動員來說,他們的每一步都更加艱辛,既要克服自身因素挑戰極限,又要建立強大的心理素養,他們雖然有能力在超越自我的路上孤身沖刺,但每一份人性化服務的抵達,都能給予他們一定的便利和溫暖。當然,作為個體的我們也不要吝嗇自己的贊揚,我們同處一個天地,尊重每個人追求夢想的權力, 欣賞每個人獨特的個性意志,相互成就之中,人與人的交互才會充滿溫度。
北京冬殘奧會準備的各種人性化服務,勢必助推運動員們更好地實現“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境界,當大家在對這些暖心之處紛紛點贊時,人文關懷便進入了更深的層次,它不僅代表著一項活動的服務是否合格達標,更是告訴我們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一方人民對待殘疾人的態度,對待殘疾人競技比賽的態度,就是一面鏡子,它能折射出這個國家的擔當、這個社會的溫度以及這一方人民的生活幸福感。
在還未回暖的2月,透過北京冬殘奧會的準備工作,已感受到陽春三月的溫暖,而這屆冬殘奧會也必將和剛落幕的北京冬奧會一樣,熱烈而輝煌,溫暖而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