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東北小城
一個普通家庭
一群用力生活的人
向我們描繪了一個心酸而又熱騰的人世間
社會變遷、親情愛情、前途命運
在歷經坎坷后告訴我們這人間值得
小人物講述大情懷
根據梁曉聲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人世間》一經播出,便好評如潮。
該劇以東北吉春平民社區“光字片”的周志剛一家為切口,用一個普通家庭的視角,講述了三代人在1969年到2010年這50余年間中國社會巨變下跌宕起伏的人生。
這部被戴上“中國半個世紀平民史詩”光環的劇作,題材雖然宏大,但敘事中卻道盡普通老百姓的酸甜苦辣。
周父是個建筑工人,常年在外搞建設的他,滿懷大局意識,周母雖目不識丁,但操勞著家中大小事務。
大兒子周秉義是那個時代上山下鄉的知青,為了與妻子相愛果斷放棄來之不易的升遷機會,在退休后又積極支援家鄉建設;
女兒周蓉年輕時遠赴他鄉教書,山區孩子的教育是她常掛心頭的大事;
小兒子周秉昆是底層大眾的代表,身份普通沒啥大本領,可他骨子里帶有的那份善良和耿直,讓他在一地雞毛的生活中獲得了眾人的尊重和贊許。
除了他們一家人,圍繞他們的生活軌跡出現的諸多人物,也同樣極具情義色彩。
鄭娟遇到了同樣善良的周秉昆后,并不想抓住不放,而是擔心自己的出現會拖累他;
喬春燕的生活即便不順風順水,她還是要用自己的光去溫暖別人;
那些周秉昆的好朋友們,也是常懷感恩之心,在周家需要幫助時,總會伸出援手......
也正是這些小人物的酸甜苦辣,交織出一幅溫情、鮮活的眾生圖,塑造出樸實善良、不屈不撓的中國人形象,讓我們看到了小人物身上釋放的大情懷,
就這樣,通過一群努力生活的小人物,描繪了時代車輪前進的故事,記錄了我們從計劃經濟飛速地走到了物質豐富的當下。
寫的是你,也是我
在他們的故事中,我們不像旁觀者,而更像一個經歷者在回憶過往,其間種種無論經歷過的沒經歷過的,都迸發出那樣真實的感覺。
這種感覺包含著熟悉和感動。
熟悉源于周父在照相館里取出的那張十年后周母依舊摩挲的全家福,它和我們家中老相冊里的照片一樣,印滿歲月的年輪;
源于小兒子周秉昆抱怨姐姐的毛褲自己穿尺寸不合適的場景,我們小時候也會因為穿哥哥姐姐衣服不合適而跟爸媽鬧小脾氣;
源于二姐為了追求自己所謂的愛情,寧肯跟家里斷絕關系,年少時期的我們似乎也因盲目追求所謂的愛情做出一些傻事......
而感動源于雖然在父親和街坊眼里更看好的是考上清華北大的周秉義和周蓉,但家里最不被看好的孩子卻承擔起更重的責任,擁有更耿直的善良。
周母發生意外后,他為了不讓遠在他鄉的父親、哥姐擔心,獨自守住消息照顧母親;
二姐生孩子后,由于不方便照看,便將孩子送回老家,秉昆給了外甥女父親般的疼愛;
鄭娟被人侵犯懷有身孕,在那個思想敏感的年代,他不顧別人的指指點點,毅然選擇同鄭娟共度一生。
就連素不相識的陌生大爺摔倒,他都會立馬將人送到醫院,還不忘脫下自己的外套給老人家保暖......
劇中無論大角色小角色,高光場景還是匆匆帶過的一幕,總能讓我們想起身邊的某個人、某件事。
透過故事中上百個角色,我們每個人似乎都能從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這些角色是作者筆下樸實細膩的人物,也是大時代背景下平凡的你我他。
我們啊像種子一樣,一生向陽
“天可憐見,地可憐見,讓我倆健健康康地多活幾年。”
周秉昆的一句內心獨白讓人淚崩的同時也讓人不禁發問:“好心,真能有好報?”
是啊,在這個故事中,我們看到太多好人在受難。
比如恢復高考后,哥姐考上名校改寫普通人的命運,而周秉昆仍在為生存忙碌;
比如周秉義好心幫助鄉里建設,卻被誣陷;
如周秉昆養大的孩子周楠為了保護他人,自己中彈身忙;
比如周秉昆因失手打死壞人而被判入獄多年......
可你知道嗎,他們也收到了因善而得來的回饋。
周秉昆被高干子弟蔡曉光安排進醬油廠工作,《金土地》雜志前主編力薦讓秉昆做雜志社的編制,即便后來他被捕入獄后,他幫助過的人們都自發幫助鄭娟生活。
周秉義不求回報的善舉,在擺脫清白后,贏得了大家贊揚;周楠的英雄事跡更是感動眾人......總之,他們的好,都會被記得。
但《人世間》的初衷,并不是通過營造苦情氛圍去揭曉“好人有好報”的結果,而是想通過他們的遭遇、磨礪及態度,告訴我們生活必須要有一種精氣神。
這種精氣神是面對人世間的萬事,能夠坦然接受、消化;是即便歷經滄桑,仍對這個世界抱有美好期許,繼而向陽生活。
就像劇里說的,“覺得苦嗎?嚼嚼自己咽了。”
有人評價梁曉聲先生的作品說:“梁曉聲先生的作品雖然盡寫現實中的苦難,但其內核卻充滿浪漫主義,其筆下的小人物為生活磨礪,卻始終盡力保持自身操守,充滿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關于《人世間》的創作初衷,他也曾表示“不管時代和環境如何改變,善良與勇敢永遠是最簡單、最重要的品質。”
所以,我們要相信,在被殘酷現實裹挾下,依舊向上生長的人,往往更具力量。
這種力量是不動聲色的善良和不畏前路的勇敢。
正是有了這種源源不斷的力量,中華民族才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跨越,中國人民才造就了波瀾壯闊的奮斗史詩。
伴隨著與時俱進的號角,一代人的故事闌珊,一代人的故事開始。
巨變的時代里,永恒不變的是關于這種力量的傳承。
我們啊像種子一樣,一生向陽
因為向著太陽,所以活得坦蕩、笑得燦爛。
繼續走在這人世間
我們向陽生長,向真而求,向善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