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慌不忙,總以為來日方長,我們等待花開,卻忘了世事無常”,這首由保定青年女詩人張鳳敏作詞、我國著名青年流行歌手梅朵演唱的歌曲《總以為來日方長》,一經上線便在網絡爆火。
火爆的背后是人們對于這首歌曲強烈的共鳴和認同,而這份共鳴與認同則是源于對現實境遇的經歷或感慨。
局部地區疫情反復、長沙居民自建房倒塌、東航MU5735飛機失事......近期國內發生的系列事件,讓人們意識到明天和意外,我們永遠不知道哪一個先來,那些看似永續的時光、親密的友人在突如其來的噩運面前又是那么的脆弱。
然而釀造悲劇的不僅僅是這些“看得見”的大事件,還有那些埋伏在城市高樓中的“隱形殺手”。
近年來,高空拋物墜物事件屢見不鮮,給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極大威脅,僅在剛剛過去的幾個月時間里,因高空拋物所釀造的事故就多次發生,“頭頂上的安全”依舊值得關注。
藏在暗處的“謀殺”
事件回顧
近日,蘇州黃女士6歲的兒子在小區空地上玩耍,不料一個雞蛋從天而降,孩子胳膊被砸腫。民警調查后發現是7樓一孩子扔下,起初孩子矢口否認,經教育后,其最終承認錯誤。原來,他因在家無聊便往樓下扔雞蛋玩,已連扔了幾天,這才發生意外。最終,民警對其進行了批評教育。
4月17日,山東青島一小區高層有人高空拋物,視頻顯示疑似有水桶被拋下,導致樓下車輛被砸。目擊者稱有人從三十多層丟東西,拋下的有垃圾、推車、水桶等。18日,派出所民警稱拋物的是兩個6歲的小孩,已找到家長進行教育,后續家長會賠償車主損失。
內蒙古林女士偶然看到4名小孩在樓頂玩耍,其中3名孩子一邊輪滑一邊探出身子向下張望。由于樓頂圍欄較低,3名孩子趴在樓外沿,一名孩子將手中疑似木棍的物品向下拋棄,接著另一個孩子又拋下一個,林女士趕緊拍下證據并聯系小區物業第一時間上樓制止。
除了這些缺乏安全意識的孩子,個別成年人也是“隱形殺手”中的一員。
4月13日據央視新聞報道,北京朝陽區警方接到報警,一小區有人往樓下扔菜刀、電飯鍋等物品,差點砸到人也不停下。民警趕到現場,發現拋物地點是單元門的必經之路,所幸無人受傷。據了解,拋物者李某因工作生活不順情緒失控,為了發泄而扔東西,目前事發后該女子被刑事拘留。
近日,浙江金華。孫某在搬運半成品褲子時,因貪圖省力,將一捆重達50余斤的半成品褲子從二樓窗口扔了下去,恰巧砸到了正在樓下干活的趙某,并導致其胸椎骨折。目前,孫某因涉嫌高空拋物罪已被公安機關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懸在上空的痛
每一起高空拋物事件都讓人看得心驚,無論是推車花盆這種大物件,還是雞蛋果核這類小東西,一旦從高空墜落都會產生強大的殺傷力,極容易致人受傷甚至死亡。
先來一起看看高空拋物究竟有多可怕。
據專家介紹,從十米高處掉下來的物體,它的速度在十米每秒以上,比百米賽跑冠軍的速度還快,哪怕是很小的物體,這么快的速度瞬間變為零的話,也會產生很大的破壞力。
一顆四厘米長的鐵釘,從十八樓拋下能插入顱骨;
一個空易拉罐從十五樓拋下,可砸破頭骨,從二十五樓掉下,可致人當場死亡;
一個二十克的麻將從二十樓飛下,能將路人手指砸骨折;
一枚六十克的雞蛋從四樓拋下,可致人頭起腫包,從八樓拋下致人頭皮破裂,十八樓拋下可砸破頭骨,二十五樓拋下會致人死亡。
如何治療這種“痛”
面對高空拋物這種躲在暗處的謀殺,人們急切需要可以根治的方法,消除出行隱患。
隨著全社會重視程度的加深,近幾年,國家及地方政府也都為這份懸在城市上空的“痛”開出了“良方”。
2019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關于依法妥善審理高空拋物、墜物案件的意見》,明確高空拋物行為根據行為人的動機、拋物場所、拋擲物的情況以及造成的后果等因素,可能涉嫌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過失致人死亡罪、過失致人重傷罪等罪名。
2020年5月28日,《民法典》頒布,將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其中也回應了社會關切,強化“頭頂上的安全”,對“高空拋物”的規定進行了完善。
相關案例
近日,西安首例酒后高空拋物入刑案宣判,2021年9月18號,西安一名男子參加婚宴酒后回到家里,心情郁悶為發泄情緒竟然從27樓往下扔酒瓶,導致小區內兩名住戶的汽車、三輪摩托車受損。這一幕也恰巧被樓下路過的鄰居拍攝了下來報了警,男子當場被警方抓獲。
法院認為,被告人李某從高層建筑物中拋擲酒瓶情節嚴重,其行為已構成高空拋物罪,最終判處李某有期徒刑七個月。這是高空拋物罪入刑以來,西安市首例高空拋物被判刑的案件。
除了相關法律政策實施,一些地區也積極開展相應舉措。深圳市福田區通過人防、技防、物防、智防相結合的手段為市民搭建起安全的屏障,搭建首個高墜智能預警系統,率先推進“瞭望者”高空墜物智能預警監測系統建設 。
通過對高空墜物或拋物行為的智能實時抓拍、發出預警及利用大數據分析,對隱患排查重點進行提示,對高拋行為人形成了強有力的震懾。
中山市東區街道齊富灣社區順府江南小區探索引進科技力量,在小區安裝“萬里眼”高空拋物綜合治理系統,有力解決高空拋物取證難的問題。
“頭頂上的安全”并不只人為高空拋物,一面疏于保養的外墻、一塊松動的玻璃可能造成的高空墜物同樣需要全社會的重視。莫讓每一個“無心之失”,成為不幸起始的源頭。
放眼如今的城市,房屋越來越密,建筑越來越高,處于其中的我們要知道建筑的高度無法代表一座城市高度,公民整體素質隨建筑增高而高才是真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