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文化部部長孫家正宣布,第六批1081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第一批518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國務院批準,將于近日公布。其中,包括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在內的中國傳統節日都被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孫家正指出,目前少數民族一些傳統節日如藏族的雪頓節、傣族的潑水節、彝族的火把節,保存的比漢族的要好。為了加強傳統節日的倡導和保護,2005年6月中國發布《關于運用傳統節日弘揚民族文化的意見》。在近日進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所有比較重要的傳統節日都被列入國家級保護名單。
文化部副部長周和平說,我國是文化遺存非常豐富的國家之一,在過去我們只有重點文物的保護單位,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首次以“名錄”的形式進行保護。
相關新聞
國博要向下擴建三層
文化部部長孫家正在會上還表示,國家博物館現在大致面積是6萬平方米,擴建以后將超過20萬平方米,向東擴建,向下還要建三層。
孫家正說,目前全國有各類博物館2300余座,這是一個保守的數字,最近幾年博物館可以說蓬勃發展,接待國內外觀眾大約1.5億人次。上海博物館、首都博物館、中國科技館等一批博物館已經趕上或接近國際博物館的先進水平。
“剛才在來新聞大廳的路上,我路過首都博物館,首都博物館前面排著長龍,好多人在排隊參觀。”孫家正補充說道,全國各級各類的博物館從2004年開始,根據文化部、國家文物局等部委文件的要求,對未成年人等社會群體參觀實行免費或優惠開放,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我們一定要通過這些舉措,使休閑的時候或者是工作之余到博物館去,成為全民族的一個習慣。
權威回答
百萬件中國文物仍流失國外
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時說,中國是世界上文化遺產最豐富的國家,由于歷史的原因,確實也是世界上文物流失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據不完全統計,在47個國家的200多個博物館里有中國文物大約100多萬件。中國政府一直高度重視追索這些流失海外珍貴文物的工作。例如大家知道的2000年從新西蘭追索回了八國聯軍從廣州劫掠的一些瓷器等。
收集“文革”資料有助于研究歷史
文化部部長孫家正昨天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中國收集“文革”資料有助進一步研究這段歷史。孫家正說,對于歷史,包括“文革”的歷史,有關文物資料是有人在收集的?,F在,有些“文革”資料散落在世界各地,散落的很多,我們現在能夠收藏的,包括國家博物館、國家圖書館都進行了收集,將會有助于對這段歷史的進一步研究
來源:京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