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見義勇為,讓45歲的送奶女工鄭待贖上了熱搜,在“全城尋找救火的好心人”之后,她的人生故事也迎來了一個充滿希望的轉折。
6月4日3時33分,浙江省紹興嵊州市五金機電城一戶商鋪一層冒煙起火。被煙感報警器驚醒的主人吳先生一家四口,因為火勢無法下樓逃生,女主人撥打報警電話,男主人抱著孩子在窗臺上呼救。正在送奶路過的鄭待贖聽到呼救,把電動車停在路中間,就往店鋪門口沖。主人大聲呼喊,店鋪對面是自己的車子,車能打開,里面有滅火器。鄭大姐沖到車里找,卻怎么也找不到滅火器。火勢越來越大,吳先生突然大喊“店鋪旁邊有消防栓”!
鄭待贖找到了消防栓,她曾在幼兒園工作,接受過安全培訓,但從來沒有實際操作過消防栓。她憑著記憶打開出水閥,端著水槍就往店鋪門口跑。這時候,可能因為店內溫度太高,店鋪一側的玻璃門破裂了,鄭待贖對著火點噴水。水槍的效果立竿見影,火勢慢慢變小。沒多久,一輛小轎車路過,停在鄭待贖的電動車之后,一個年輕男子沖下車來幫忙。
整個救火過程不到5分鐘,消防車趕到時,店鋪里的明火已基本被撲滅。鄭待贖騎上電動車離開了,她還要把剩下的牛奶送完。3時46分,她發了一條朋友圈,視頻只有幾秒,當時明火已滅,消防員正朝店主人喊話了解情況,畫面抖動得厲害,拍攝的時候,鄭待贖的手一定在發抖。消防員事后告訴記者,水槍頭有十幾斤重,再加上消防栓出水的力道,一般人確實吃不消。
消防員通過9米拉梯迅速爬至3樓窗口,護送一家四口安全轉移到地面。此時,最早參與救火的兩位好心人都離開了。正是因為兩人前期的撲救,為救援爭取了寶貴的時間。嵊州市消防救援大隊通過監控拍攝的汽車車牌,找到了參與救援的年輕男子楊喜華,但沒有找到騎電動車的鄭待贖,就在社交媒體上發起了尋找見義勇為者的公告。
于是,這位英勇的救火女送奶工上了熱搜。
6月6日,嵊州市公安局認定鄭待贖和楊喜華救火是見義勇為,還為兩位平民英雄向市里申報了三等功。然而當浙江本地媒體攜手某基金會,決定授予兩位救火市民共1萬元獎金時,鄭待贖卻給最先采訪的記者發去一條短信:其實我最大的心病是我的大女兒,她馬上要畢業了,希望她能有一份穩定的、合適的工作,這個能幫我嗎?錢,我不要。
當年,鄭待贖和丈夫新婚不久,出了場車禍,治病花光了兩人所有的積蓄。兩年后,女兒思思(化名)出生了,但思思有唇腭裂,醫生說思思可能患有唐氏綜合征,這意味著思思的智力永遠只能停留在八九歲。女兒的病成了壓在夫妻倆胸口的一塊巨石。鄭待贖辭去了工作,專心照顧思思。為了方便照顧女兒,鄭待贖讀成人函授班、考了幼師資格證,做起了幼兒園的跟班老師。最后,他們把思思送去嵊州市育才學校,這是一所專門為弱智兒童開設的特殊教育學校。看到思思的臉上又出現了笑容,鄭待贖終于松了口氣。
但是她知道,自己和丈夫總有一天會老去,人生的路還得思思自己來走。她想給思思找一份合適的工作,洗車、洗碗、流水線思思都會做,也能做好。
校長童峭峰說:“思思在我們學校里是很優秀的,也可以完成一些簡單的工作。”學校也對這些特殊的孩子進行了相應的職業素質教育,開設汽車美容、糕點烹飪、智能種植等職業教育課程,2021年畢業生中,有7人已分別在4家企業就業。但是因為疫情,這些特殊孩子找工作更難了。這一次,鄭待贖鼓起勇氣,向媒體表達了自己的心愿。
團嵊州市委書記王浙東看到了媒體報道,他把報道鏈接轉到工作群里,“這個孩子是我們嵊州本地的,大家看看能不能幫她找找工作?”
團嵊州市委副書記沈杰立即聯系了鄭待贖以及思思所在的學校。考慮到思思的具體情況,最終選定了浙江晟達包裝有限公司,這也是團市委下屬的青年企業家協會會員單位,公司里有30多名殘疾人員工,也招收過幾名智力障礙的員工。
上周末,鄭待贖和思思一起去接受“面試”。思思嘗試著為紙箱穿上塑料手柄,在老員工的指導下,思思學得挺快,沒幾分鐘就穿好了5個箱子。面試通過了。等到下半年思思的18歲生日一過,就可以來辦理入職手續。思思也很快和車間里的幾個阿姨“嘮上嗑”了,這讓鄭待贖很放心。
企業還提了一個建議,廠里再提供一個合適的崗位給鄭待贖,讓她可以陪著思思一起工作。鄭待贖則有自己的想法:“我會陪女兒一段時間適應新環境,但是我更希望她能相對獨立地生活,不要太依賴媽媽,我也陪不了她一輩子。”鄭待贖對女兒的能力有信心,未來的路,重要的是先邁開步、走出去。
周夏林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雨彤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2年06月24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