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13年過去了,希望小學境況如何,為此本報與省青基會聯合進行了對希望小學的回訪活動。采訪中了解到,有一部分希望小學存在著諸多困難,辦學陷入困境。
教師多為一肩挑
師資不足,這是多年來困擾農村教育的一大瓶頸。正規師范大學畢業的大學生不愿意留在農村,農村的教師多是轉正的民辦教師,他們沒有正規文憑,有的只是多年的教學經驗和對農村教育的一顆熱心。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克爾臺鄉扎郎格村希望小學三年級班主任馬桂潔,是一位有著30年任教經驗的老師。她對記者說,農村學校的老師多是一肩挑,數學、語文、思品、音樂、美術、體育都是班主任教。校長黃國臣也表示,沒有專業教師、辦學條件差,一些條件比較好的家長就把孩子送到縣里去上學,最終造成了農村小學生源不足。
林甸縣紅旗鎮陽光村律師希望小學校長韓建華告訴記者,去年12月份,遠程教育為學校撥了一臺電腦,但由于沒有懂電腦的老師,這套設備也基本閑置。
圖書資源良莠不齊
對于偏遠山村的孩子們來說,看些課外的有益書籍是拓展知識面的有效途徑。然而,記者在幾天的采訪中發現,許多希望小學的圖書資源非常匱乏。
林甸縣紅旗鎮先鋒希望小學有圖書800多冊,但孩子們真正愛看的不到100本。記者在圖書室看到,幾個木質的書架上擺放著一些陳舊的書籍,長時間沒人閱讀,已經覆蓋了一層灰塵。記者隨手拿起一本書竟然是《電工實用技術300問》。校長楊永超說:“學校根本沒有經費買書,這些書還都是建校的時候,投資方捐贈的,圖書質量不高,適合小學生的優秀課外讀物很少。隨著小學課程的調整,教材、教學大綱的變化,這些圖書、資料也基本失去了原有的參考價值。”
而在紅旗鎮陽光村律師希望小學和克爾臺鄉扎郎格村希望小學,這兩所學校連一本課外圖書都沒有。
教學器材嚴重短缺
如今城里的學校早已開始網絡化教學,而在偏遠的農村學校,老師們還在用一根粉筆、一把三角板教學。教學器材的嚴重短缺無疑給教學質量的提高帶來了障礙。在記者采訪的十幾所希望小學,普遍缺少實驗器材、樂器、體育器材等。
在青岡縣德勝鄉福和希望小學,記者看見該校有專門的實驗室,可走進去卻發現只是一個空屋子。校長無奈地說:“由于沒有資金購買實驗器材,這個實驗室一直閑置。”
為了增強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希望小學都設有音體美課程。但由于沒有匹配的設備使得原本應有聲有色的課堂也變得枯燥乏味。
自從農村義務教育實行“兩免一補”政策后,農村孩子基本都能上起學。過去收取的教育費附加和雜費可由學校支配添置圖書、教學設備。國家取消了這一部分收費之后,減輕的農民負擔又轉嫁給了學校。教育經費短缺,師資和教學器材也就無從談起
來源:生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