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宋煒寧 楊周蘭馨
近期,為充分調研雙減政策落地效果及其對教育工作者的影響, 山東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蒲公英”社會實踐團針對“雙減”政策落實成果及其影響對教育工作者進行訪談活動,實踐團成員在各自所在地進行了本次實踐活動。
在“雙減”政策出臺實施這一大背景下,教育教學改革加快進程、走向縱深,因此“蒲公英”實踐團在采訪當地教育工作者前,精心籌備采訪問題,著重調研“雙減”政策對教師這一角色的影響及教師對政策的看法和建議,同時了解該政策在學校、學生、家庭等方面產生的效應。
首先,從教育工作者對于該政策目的的理解這一角度出發,實踐團成員先前往煙臺市福山區福新中學對在校老師謝老師進行了訪談。
謝老師表示,國家推行“雙減”政策是為了讓學科教育回歸學校和課堂,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優化教學方式,同時鼓勵支持學校開展各種課后育人活動,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這促使學校積極實現配套教育資源的有效供給以提升學校課后服務水平,實現課后服務全覆蓋,保證課后服務時間,提高課后服務質量,同時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勞動實踐、社團活動等來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除此之外,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雙減”政策,營造家校協同育人新局面,家長也需要在關心、支持學校教育的同時,促進教育理念升級迭代,積極充當學校教育的幫手,輔助學校做好“雙減”有關工作。
實踐團成員對謝老師進行采訪
其次,從教育工作者對該政策對教師產生的影響出發,實踐團成員還前往德州市夏津縣銀城街道對鄧老師進行線下訪談。
鄧老師表示,雖然學生在實現雙減,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有更好的體現,但教師的工作量卻有所增加。其次,鄧老師認為,如若需要更好地適應“雙減”政策的落地、優質均衡發展,教師隊伍在教學方面的跟進還需要不斷提升,例如創新作業設計及表現形式等。同時鄧老師還建議全面推進教師彈性上下班制度,在體現對教師關心關愛的同時,提升教師隊伍的工作效能。
實踐團成員對鄧老師進行采訪
之后,從教育工作者在該政策的影響下對其看法出發,實踐團成員還前往臨沂市蘭山區銀雀山街道對張老師進行訪談。
張老師提到,該政策存在一些難題,例如考試錄取制度沒有改變,評價老師和學生的機制沒有相應的改變,減負落實的不到位等。但張老師認為此政策制定的初衷是人性化的,一切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減少校外培訓機構,促進小朋友的身心建康。總體來看,張老師對該政策抱有積極的態度。
實踐團成員對張老師進行采訪
最后,從教育工作者對該政策給學生、教師以及家長這三大主體帶來的成效出發。同時為更好的顯現政策落實程度,實踐團在前幾次訪談的基礎上對問題進行精簡后,又前往重慶市墊江縣實驗小學的周老師進行了線上采訪。
周老師表示,從學生方面來說,該政策一方面通過減輕同學們的作業總量,另一方面要求課程結構優化來對學生進行減負,拓寬了學生的發展途徑,為培養全面健康發展的人才打下堅實基礎;從教師方面來說,“雙減”政策既可以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又有利于老師走入孩子的世界。教師在適應傳統教學模式向“雙減”調整的過程中,要對自己提出更高要求:不僅是在精心備課和創新作業設計上,還有課后引導激勵上,以此來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學生,培養友好互助的師生關系;從家長方面來說,該政策有利于減輕家長輔導孩子的精神壓力,還能在休息時間可以多陪伴孩子,多與孩子交流,提高與孩子互動性,發展更良好的親子關系。
實踐團成員對周老師進行采訪
通過此次訪談活動,實踐團成員進一步認識到“雙減”政策能夠減輕學生的負擔,提高教師自身綜合素質,減輕家長的精神壓力,真正能促使孩子在校園與家庭共同營造的良好氛圍中全面健康發展。但實踐團也從中發現,雖然“雙減”政策的實施成果顯著,其中依然存在著問題,例如教師隊伍管理機制仍待優化,并且教師們在適應“雙減”新形勢過程的同時,專業化的引領措施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應對教學課堂的新要求。但“雙減”政策歸根到底是在要求教師提高專業能力,學校提高治理水平,家長提高密切配合能力,三者各盡其責、各司其職,協同育人,以共同促進孩子全面發展,個性發展與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