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黃笑 徐佳亮 圖片 李起俊)為積極引導廣大學生了解家鄉歷史文化,增強對家鄉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河南農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積極組織宣傳,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旨在傳承紅色精神,助力鄉村振興,使我院學子努力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探訪先烈舊址,傳承紅色基因
為重溫黨的奮斗歷史,緬懷革命先烈,賡續紅色血脈,8月 9日,該院20級農裝一班組建實踐團隊前往鄭州市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軍區寶豐舊址群進行參觀學習。
8月 9日,實踐隊員們前往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軍區寶豐舊址群,探訪革命先烈舊址,追尋先輩的歷史足跡。隊員們深入舊址群內,探尋先輩生活過的一磚一瓦,了解當時的貧困生活和軍事環境。通過此次活動,實踐隊員不僅錘煉了黨性,增強了崇高的革命理想,更堅定了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信念。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他們將會以更加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投入到生活與學習中,將個人的發展積極踴躍融入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歷史使命當中。
承紅色基因,塑時代使命
為更加近距離地接觸、了解為國家解放與繁榮強盛而努力奮斗的先輩們的革命生涯,體悟革命先輩們的無私奉獻精神,8月16日,該院“傳習初心,鑄我紅心”小分隊前往鄭州市,先后參觀了二七紀念館、河南博物院,尋訪紅色足跡、深化黨史學習,向革命先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實踐團隊一行始于二七紀念館下的建證長廊,通過學習建黨知識長廊,團隊成員深入了解了建黨的偉大革命歷程。同時,團隊成員為宣傳革命先烈的故事和精神,化身小導游,為前來參觀的人們講解過去的崢嶸歲月,使更多人了解紅色故事,激勵大家把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熱情傳遞下去。緊接著,團隊成員一起來到河南博物院領略中原文化的源遠流長,按照歷史順序,從第一展廳開始,一直走到頂層的天文地理的奧妙世界。
參觀過后,團隊成員對我們的中華歷史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同時也感受到了河南文化的厚重和燦爛。該團隊成員表示,在今后的學習中,他們要繼續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收獲成長、在實踐中發揮自己的才能、在實踐中肯定自身的價值!
投身基層建設,助力鄉村振興
為引領青年大學生投身家鄉鄉村振興,增強青年學子服務人民、回報家鄉的責任感與使命感,8月4日至8月7日,該院21級汽服一班組建實踐團隊,于周口市扶溝縣崔橋鎮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8月4日起,隊員們便主動深入基層,為家鄉建設貢獻力量。實踐隊員們以大學生自身的優勢,積極投身志愿者,協助當地村委填寫扶貧信息;調查返鄉人員信息,助力當地疫情防控工作;參觀當地紅色遺址,接受紅色精神洗禮;主動承擔起街道衛生打掃工作,用實際行動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為建設美麗鄉村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隊員們不怕臟、不怕累,干勁十足,獲得了當地村民的一致認可。他們用實際行動助力鄉村振興,展現出新時代青年學生的良好風貌。
此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既磨礪了廣大學生的意志,又使隊員們重溫了黨的光輝歷程,對中國革命的偉大進程有了真切的認識,同時也為鄉村振興貢獻了青春力量。相信在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該院學子定會繼續奉獻青春、服務人民、磨練意志、增長才干,勇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