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你可曾在網絡上刷到這樣一幕:
廣西浦北縣一位滿頭銀發的媽媽撲向兒子,臉頰貼著臉頰止不住痛哭......
而媽媽撲向的兒子并非兒子本人,而是一幅人像照片
之所以會出現這一幕,要從15年前講起
這位銀發媽媽的兒子名叫譚念
2007年6月下旬,那會正在休假的他,途經一處河道旁時聽到河邊傳來呼救聲
他迅速上前查看情況,發現有人落水后
他顧不上脫衣服直接跳進足有3米深的河中
他先是抱住其中一個孩子,將其推到安全區域上
安頓好第一個孩子后
他發現另外兩個孩子所在的竹排,正向深水區快速移動
一旦竹筏進入深水區域,后果將不堪設想
意識到這點的譚念沒有絲毫猶豫
他奮力游到豬排邊上,將竹排推到岸邊
已成功解救三人的譚念體力已將近透支
可這時水中還有一個情況危急的孩子
他怎么可能就此放下
于是他用盡最后一絲力氣游向那個孩子,并用肩膀將他頂上竹排
至此,四個孩子全部得救
而譚念卻因體力不支沉入了水中
那一年,他才22歲,也永遠留在了22歲
能做出這種事,對于熟悉譚念的人來說并不驚訝
譚念從小就是個善良博愛的人
2002年12月,17歲的譚念應征入伍
在部隊,他實現了兒時夢寐的軍旅夢
因為他的勤奮刻苦
入伍不到三個月,就成為訓練標兵
不到兩年,就當上戰斗班班長
在戰友的印象里,譚念是個十分節儉的人
在自己的吃穿用度上,他能省就省
甚至連理發都是讓戰友幫忙上手
可就是這樣節儉的人
在入伍不到五年的時間里
就向失學兒童捐款超1萬元、捐贈衣物60多件
細數過往種種,可以發現
在譚念22年的人生旅程中
每一個足跡都閃爍著善與愛的光芒
而這束光不會因生命的終結而黯淡
它會在歲月的長河里愈發璀璨
就如15年后的今天
在我們看到銀發母親撲向他的瞬間
在我們回想起他生前的故事后
我們依舊淚流滿面
在譚念犧牲后
原公安部邊防局為他追記一等功并批準其為烈士
他生前執勤戰斗過的崗位、所在的班
也有了一個響亮溫暖的名字——“譚念崗”“譚念班”
這一切都在告訴我們不要忘記
不要忘記,曾經有一個這樣熱血可敬的年輕人
他的名字叫譚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