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孩子發燒,醫院藥店都沒買到美林,請問誰家還有這種藥?能否救下急……”
這幾天,這類求助信息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們多分布于社區群、團購群亦或者微博同城頁面。
求助者有的是幾歲幼兒的寶媽,有的是獨自異鄉打拼的年輕人,還有的是上了年歲的老人......
盡管身份各有不同,但所面臨的情況大致相同:自己或家人出現發燒等病毒感染癥狀,家中備用藥不足,暫時也沒購買到相關藥品。
在求助信息發出時,其實他們也做好了無人應答的準備,心里也一直繃著“如何買到藥”這根弦。
可隨著未讀群消息的增多、信息提示音的響起,他們的顧慮也被隨之打散。
“我們家還有,你等著我給你放你們單元門口。”
“我這剩的不多,家里也有老人,可能得摳門一次,不能全給,給你一半吧。”
“你具體位置在哪,我這還有,可以給你閃送。”
......
在大家的雪中送炭下,求助人的燃眉之急得以化解,但事情發展到這里還遠遠沒有結束。
因為部分求助人身邊無人照料,即便他們在服用過藥物后,大家還是放心不下,于是很多群友/網友紛紛留言,“傳授”他們抵抗病毒的小妙招。
從三餐飲食到居家衛生,從物理降溫到科學用藥,平日里僅有過寒暄甚至素不相識的陌生人,這一刻,他們輸入的每個文字,在這個寒風呼嘯的臘月看來,都格外溫暖。
溫情的故事不僅只存在于微信群和社交平臺,它們以最快速度在更多的地方開始上演。
這兩天,宿遷蘇源陽光花園附近的徐長軍中醫診所人流不斷。
他們不是來買藥,而是來免費拿藥。
因為看到有些人生病卻沒買到藥,所長徐長軍的心里很是著急,為了能讓應急藥給到更需要的人,他便將診所內相關藥物分成小份,給周邊人提供些便利。
這些人不僅是同社區的鄰居,還有外賣小哥、快遞小哥等,只要有需要,都可以前來領取。
徐長軍畢業于河北醫科大學,從醫至今已有22年,二十多年的從醫生涯中,除了醫術不斷提升外,“醫者仁心、扶危救困”也早已刻進他的血脈。
從12月13日起,徐長軍中醫診所便開始免費為周圍人送藥,連日來,他所送出的藥片已達4000顆之多。
而這次并非徐長軍首次免費送藥,疫情防控較為嚴峻時期,徐長軍便利用自身所學調配中醫藥,在那段與疫情抗爭的日子里,為周圍人送去一碗碗“滾滾熱湯”。
面對人們對他這些善舉的感激,“大家都是鄰居,希望能互幫互助,一起克服困難。”徐長軍說道。
如今的徐長軍診所門前仍有不少前來領藥的人們,每來一批人,徐長軍總會耐心地囑咐兩嗓:“看看你需要什么,一人只能領兩顆啊,給其他更需要的人也留一點!”
說罷,便低頭繼續分配、包裝免費藥物。
不僅徐長軍的中醫診所,近日來,全國各地越來越多免費為群眾發放應急藥的診所、藥店開始出現,他們就如深夜里高高懸起的明燈,照亮了一個又一個失措的心房。
在一樁樁溫情的事件里,我們發現不論是當下與病毒搏斗的群體性大事件還是平常日子里個人的小沮喪,好像總會有人在我們布滿烏云的上空撒一把彩虹。
這個人可能不是你的家人、不是你的朋友、不是你的某某某,他可能只是一個發現了你的煩惱,想默默為你做點什么的陌生人。
這個世界確有不好的地方,但它也有很多美好的存在,可能平日里我們腳步匆忙,忽略了許多正在上演的美好,但當我們放慢腳步,我們會發現,原來人生真的有那么多不期而遇的溫暖。
而這些善意與溫暖,終會化作源源不斷的力量,支撐我們走過那一個個至暗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