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快過年了,在外漂泊的游子都紛紛準備啟程回鄉,可有些人卻永遠不能陪他的家人一起過年了。
13歲的小男孩張浩博,在學校里,為人熱心好學,深受老師和同學的喜愛。在家中,孝順長輩,不僅經常帶著外婆學習新鮮事物,不厭其煩地教她使用微信、抖音、拍照,還擔心廚房的油煙對媽媽的皮膚不好,努力學做一個“美食達人”……
這樣一個不折不扣的“小暖男”卻因為腦腫瘤,小小年紀就去了天堂,徒留他的家人在人間,對他朝思暮念。他的媽媽經常在社交平臺分享對他的思念,在寫給他的信里說道:
“去年暑假給你買的冰棒還有好多沒有吃完,我怕放過期了就給你吃了,你不會怪我吧?一塊你沒吃完的牛肉給你凍著,我長了好多白頭發,頭發也掉了不少,你也不用太過擔心,我會照顧好自己,也會帶著外婆去各地旅游,有空常回家看看,媽媽愛你。”
而評論里的一個個思念在碰撞,網友們紛紛留言:
“親愛的張浩博,如果遇到我的爺爺,就代替我再嘗嘗他做的扣肉吧。”
“弟弟,我姥姥可好了,你去了她肯定罩著你,沒人欺負你!”
……
還有25歲的王任飛,突發心臟病去世,媽媽任紅梅按照兒子的遺愿,將遺體和眼角膜捐獻后,翻閱著和兒子過往的點點滴滴……
有兒子歷年病例的掃描件,兒子初中寫的小作文電子稿,一起看過的和還沒來得及看的電影,媽媽整理的兒子愛吃的菜譜,兒子小時候愛聽的小鸚鵡的故事,還沒來得及的西藏旅游攻略……
為了追尋兒子的腳步,甚至連《賽博朋克2077》究竟什么都不了解的媽媽,開始了解這款游戲,0基礎自學建模和3D打印,可這一切對一個“白發人”來說太難了!
對于這個從未接觸過的領域,媽媽連眾多的模型工具都不認識,更是分不清,就用最“笨”的方法——在兒子經常購物的地方查到了購買記錄,拍圖識別查詢工具的名字習,保持原來的擺放位置。身邊人根本沒人了解這些,求助無門,那就在社交平臺求助,一點點學習……
這樣,媽媽用著過世兒子的閑魚賬號“千寺狐”,繼續守護著兒子的熱愛,替兒子接單制作拼裝模型。
兒子過世的前一個月是他的生日,媽媽當時在醫院照顧生病住院的母親,不方便回家,就讓爸爸給他下了一碗雞蛋面,然而這卻成了媽媽一生的遺憾,媽媽在懷念兒子的帖子中,訴說著:
“每次一點都不少,媽媽知道做再好吃的東西,你是一口也吃不到了,所以媽媽最近很少做飯,你不再吃,媽媽也沒有做的動力了,媽媽知道你喜歡逛閑魚,喜歡來這里看你的作品和粉絲,媽媽以后也常來這里看你,希望我們能偶遇一次,可好?”
死亡從來不是一個人的終點,我始終相信:只要愛還在,你就沒有離開,就像《尋夢環游記》中那樣,死亡從來不是終點,遺忘才是,人們只是帶著思念,把離開的人歸還于天地間。
如果思念有聲音,那一定震耳欲聾;如果思念有模樣,那一定是此刻心中的那個人。
今年春節,“回家”就是給家人和自己最好的禮物,別等到離別,才明白揮霍有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