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黑龍江一消費者稱購買的紅牛飲料味道不對,仔細一看,竟發現瓶身上所標注的名稱為“累牛”而非“紅牛”。
據了解,這款飲料的真實名稱為累牛維生素能量飲料,生產商為河北華洋飲品有限公司,出品方則為紅牛維他命飲品(天津)有限公司。
而經紅牛公司方表示,無論是河北華洋飲品有限公司,還是紅牛維他命飲品(天津)有限公司,都與“累牛”無合作關系。
事情至此,一場正牌與山寨的大戰已然拉開。
小縣鎮的大集、農村的小賣鋪作為山寨產品的重災區,單是一箱“六個核桃”就能衍生出“八個核桃”“六個甄核桃”“六個核彈”等等花樣。
而這些山寨品們,除了比正品多個字或換個字外,其余方面若不細看,真就是一比一復制粘貼。
有網友表示有次過年回家陪媽媽趕大集,看到攤位上擺放了許多奧利奧及其他餅干,價格十分美麗。
本以為可能是臨期商品打折處理,可等他順手拿起,翻找日期時,發現眼前的“奧利奧”竟然寫的是“粵利粵”。
一陣五味雜陳過后,他向老板提出了質疑,但老板瞅了眼餅干后,告訴他“這個可能是升級的新包裝,味道比之前更好。”
無奈離開時,又看到旁邊還有“脆香米”“旺旺雪餅”“康師傅”們八竿子找不著的親戚——“好多米”“頂旺雪餅”“康帥傅”......
熱鬧非凡的市場,披著正品外衣的山寨貨總是這樣讓人防不勝防。
或許有人會說:“這種山寨貨也就存活于農村地區,況且時代在進步,它們應該很快就沒市場了。”
不正之風終將走向滅亡的道路是注定的,但在其依舊盛行的今天,伴隨著電商經濟的崛起,它們在農村市場站穩腳跟后似乎又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同樣是借助與正品極其相近的包裝,也抓住了大多數消費者盲目網購的心理,于是,山寨品們從線下向線上蔓延,受眾由原本的老年人為主擴散到青年群體。
而與線下售賣不同的是,山寨品在改動上更為隱蔽,若不張大眼睛仔細看,將很難發現其中貓膩。
比如前段時間,有人曾在某電商平臺網購了一瓶“藍月亮”洗衣液,在收到貨后也沒有發現異常。
有天,收拾東西間隙,對著桌上的洗衣液發呆,恍然間發現此月亮并非彼月亮,它的名字叫“藍月殼”。
“亮”與“殼”,結構上本就相似的漢字,再加上周圍圖案的裝點,以假亂真的迷惑值直接拉滿。
但這起碼在細心的情況還能被發現,有些單純靠肉眼根本無法察覺。
例如電子產品,其中以蘋果無線耳機更為猖獗,僅靠觀察無法辨別真偽的樣貌,導致無數消費者中招。
有人為此買單,自然就有人獲利,依靠假冒正品游走市場的幕后者可謂賺得盆滿缽滿。
當消費者怒發沖冠、當正品方苦不堪言之時,山寨品們會用行動告訴你:
“抄襲你,是因為你夠紅,不抄你,說明你不行。”
靠著這股對品牌的靈敏嗅覺,山寨產品似乎遍布到各個品類,更有甚者不滿足制作單一成品,直接開起了盜版門店。
蜜雪冰城、茶顏悅色、鹿角巷......這些都被他們的一一仿冒過。
可即便人們視山寨品為過街老鼠,可為何他們還敢如此猖狂呢?
有人說是因為貪圖便宜才給了他們可乘之機。
人們在日常消費中,價格確實是較為關注的方面,但自古勤儉節約的中國人也一貫將性價比看作最為關鍵因素。
本是沖著大品牌的口碑去買,到頭來卻是質量不佳的山寨貨,即便價格再優惠又能怎樣,發現上當受騙還是欲哭無淚。
之所以山寨品橫行根本原因其實還是出在應對舉措上。
首先,絕大多數人都有自認倒霉的心理,發現買到假貨,第一反應雖是氣憤,但氣憤過后便是自我消化,比如安慰自己就當是“花錢消災”了。
其次,正品方在意識到被人山寨后,即便想要維權,但不少品牌還是被高昂的打假費勸退,選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一次次的退讓換不回山寨品方的良心覺醒,反倒助長了他們囂張的氣焰。
而從這些退讓中,我們也愈加發現市場管理的重要性所在。
不嚴格的管理制度,不僅是對消費者與品牌方的傷害,還會讓貪婪的山寨品方更加肆無忌憚。
當這股不正之風野蠻生長,長遠來看,中國制造也將備受影響。
可能山寨產品在短時間內無法徹除,但這條灰色產業鏈上帶有的風險,時刻都在給我們敲警鐘:有些事兒,是時候重拳出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