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不好會怎樣?
有網友說:
“考不好真的會死,會死在自卑里,會死在親戚的閑言碎語里,會死在父母失望的眼神里,死在自己的愧疚里......”
不止這位網友,每個高考失利的學子可能心中或多或少都有這種想法。
今年高考結束,伴隨著成績與分數線的公布。
有人金榜題名,有人名落孫山。
上榜者暢想關于未來的規劃,落榜者則在夜深人靜時發出長長的嘆息。
年年高考,年年如此
而這種惆悵失落的情緒不僅只停留于高考完的那個夏天。
事實證明,哪怕許多年過去,那些經歷過高考的人,依然會在某個時刻想起當年的模樣。
他們會在夢里作答不出高考試題、會在回憶往昔時眼眶泛紅、會在高考季看到落榜的孩子時,再次想起曾經的自己。
因為,我們大多數人從小就被告知,高考是多么的重要。
高考重要嗎?
當然,對很多普通家庭而言,高考是改變命運最公平的機會,它決定了你是否能走出原生家庭。
也決定著未來幾年,你將去向哪里、將遇到什么人、經歷什么事......
它決定了很多,也正是因此我們十二載求學,仿佛都是為了它而進行。
成則不負青春,敗則辜負所有,甚至因此頹廢掉接下來的人生,讓高考的遺憾成為自己一生都無法治愈的傷痛。
可一切不該如此。
高考很重要沒有錯,但它重要的從來不只是分數幾何,而是給人帶來的成長。
曾經讀過的書、寫過的字、做過的題......都是閃閃發光的精神財富;
曾經流過的汗、熬過的夜、吃過的苦.....都是彌足珍貴的精神淬煉。
這些知識與意志的打磨,更多的是告訴我們不要服輸不要認命。
高考再大,也不過是個點,而人生是條線。
一個點的失誤,掀不起多大風浪,因為在這條線上,還蘊藏著許多充滿希望的“點”。
廣而告之早些年拍過一支名為《榜上無名 腳下有路》的公益廣告。
廣告以動畫的形式,講述了醫藥學家李時珍科考的故事。
李時珍出生于醫生世家,自幼聰慧好學,家里人本以為他可以憑借靈活的頭腦,通過科舉走上仕途。
卻不料,自從十四歲考取秀才后,他的考試之路再也沒有順利過。
他先后考過三次,也落選了三次。
一次次的名落孫山,說不遺憾是假的,但他的遺憾和尋常人不太一樣。
他請求父親讓他繼續學醫,將遺憾變成動力,就這樣在一日日千錘百煉的學習中,他也成了遠近聞名的醫者。
再后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他用近三十年時光,閱讀了近千種的著作,走了上萬里的路,終于將《本草綱目》修復完成。
這本鴻篇巨著成為中醫藥學的一部經典之作,李時珍也成為與萬密齋齊名的“醫圣”。
流水不爭先,爭的是滔滔不絕。
十幾二十歲的挫敗沒有讓他的人生暗淡,《本草綱目》完成修復那年他已60歲,幾十年間,他一直學習、一直鉆研,靠自己,給自己的人生路披上了萬丈霞光。
這支廣告沒有過多的文字贅述,沒有冗長的情節鋪墊,用最簡潔的畫面傳遞最真實的聲音。
距離這支廣告第一次播出已有許多個年頭,但它所釋放的能量依舊不減。
這些年來,它鼓舞著一個又一個失落的人兒,告訴他們;
教育的目的是讓人擁有終身學習的能力,沒有人能通過一場考試贏得所有,也沒有人因為一場考試就輸掉所有。
況且在這個多元化的時代,金榜題名者值得慶賀,落榜者也同樣充滿無限可能。
六月的高考、七月的填報......這些有關于十二載求學的事務結束后。
一些考卷就此闔上 ,一些命運緩緩鋪開。
考場很小,世界很大,你要勇敢奔赴前路。
要相信屬于你的前路,是闊野,不是軌道。
文章轉載自公益中國網:http://www.gzjgpet.cn/news/show.php?itemid=97544
圖片源自網絡,若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