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志愿者,不僅是一個名稱,更是一座城市的良心。廣州作為全國八大“志愿服務模范城”之一,志愿者有數百萬之眾,他們用行動將愛的陽光灑向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李曉輝就是其中的一員,用將近十載持續不斷的奉獻,讓無數孩子重燃學習希望。
二十六年前,還算是個少年的李曉輝獨自從湖南來廣州創業,開始只是打散工,后來開了小店,靠自己努力,也小有聲色,衣食無憂。但李曉輝總覺得生活缺少點什么,直到2008年雪災的一次志愿者經歷改變了他生活的軌跡,從此開始正式地成為一名志愿者。
一、堅定不移開始志愿者之路
2008年初雪災的發生使他看到了自己的一點點力量也能幫助到許多人,做到許多事。他主動通過網絡加入志愿者總隊,正式成了志愿者。
同年5月,他參加北京奧運火炬志愿者的工作,由于出色的工作,他們團隊獲得了北京奧運火炬志愿優秀團隊獎。后來又參與了汶川地震的籌款,他真切感受到自己的微小力量也可以幫助到別人,做志愿者的心更加堅定了。在2010年亞運會期間,他成為亞運志愿者,為了更好的服務,他甚至關掉自己的店鋪,當年他榮獲了優秀亞運志愿者稱號,還獲得了2010年度廣東省志愿服務銀獎。在此期間,他還參加了無數次志愿者活動,為山區學生送去書本和書包,為隴弄村小學修建水塔和水管,為信宜市洪災籌集善款等。

二、用創業思維開啟助學之路
早在2008年做公益時,李曉輝就想到,對于受助者來說,單純的物質幫助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對于志愿者來說,需要更強的參與感和體驗感,才能真正的觸動心靈。他付諸行動,通過AA自籌模式籌集物資,還組織大家第二天去周邊景點游玩,一邊旅游,一邊做公益的公益旅游模式,受到許多志愿者乃至普通人的歡迎,極大的提高了眾人的積極性,為無數公益團體借鑒。
2014年2月,在受自己平時社工助理工作體驗的影響下,為了籌集更多的資金,他在越秀區民政局注冊了齊志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向民政局申請了募捐許可證。時隔26年的第二次創業,李曉輝再次證明了自己想法的正確,注冊以后,活動效果比之前沒注冊時好大的多。
他說齊志助學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萌芽期,從2008年到2014年,主動創建了愛心書包品牌和愛心校服項目,6年累計送出4000多套書包,1000多套愛心校服。第二個階段是發展期,從2014年到2017年,注冊了齊志社會服務中心,項目獲得較大的發展,在騰訊公益樂捐平臺進行齊志愛心書包、齊志愛心校服、齊志公益書屋等多個公益項目籌款,獲得較為充足的資金,也獲得許多企業的幫助,3年送出2500多套愛心書包,愛心校服1200多套,援建齊志公益書屋15間等。齊志社工中心以“社工+志愿者”的模式為周邊地區提供優質的志愿服務,并為其他公益團隊借鑒推崇。
三、身體力行為女兒樹立了榜樣
做公益活動時,李曉輝經常帶著女兒同去,潛移默化中給了女兒很大的影響。他的女兒現在學習非常用功,成績名列前茅,甚至夢想是成為醫生救死扶傷。2017年李曉輝又獲得了2016年“廣州十大最具影響力慈善人物獎”,在采訪中談及感動的事,他說到“我也是山村出來的孩子,不知您們是否有過吃不飽的經歷?回想起小時候那段一個星期才有一頓肉吃的日子,讓我覺得現在的生活是多麼的豐滿。從08年投身公益已經是第十個年頭,讓我接觸到了社會上各種弱勢群體,而多年的山區助學,也讓我了解了,雖然廣東省的GDP已經是全國前茅,但是部分貧困山區的孩子們依然得不到關注,我常想,能給他們什么?是每次給他們帶去書包和學習用品嗎?或者是慰問金?我的答案是否定的,我在想,如果我們能夠給籌建圖書室,讓他們賦能,讓他們改善閱讀習慣,不斷增強個人能力,在通過他們自身的努力去改變現狀,這樣是不是會更好?”

一路走來,李曉輝總覺得自己做的不夠,但事實上他已經做了很多,他讓溫暖傳遞,讓愛心匯聚,讓更多人向弱者張開臂膀,讓希望的陽光灑往更多的地方。(志愿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