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世園會”、“亞洲文明大會”……今年的北京,國際盛事接踵而至,北京市民應如何當好東道主,體現主人翁意識,迎接來自國內外的友人?清掃街邊垃圾、社區治安防控、為路人引路、為老人提供上門服務。在朝陽區的各個街道,僅“一帶一路”期間就開展了684次志愿活動,參與的“朝陽群眾”達到3.2萬。
4月,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在“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和北京世園會服務保障工作會上強調,要用好“西城大媽”“朝陽群眾”等群防群治力量,充分發揮北京市民識大體、顧大局、主人翁意識強的優勢,當好東道主,開門迎嘉賓,展現包容、開放、自信的城市形象。“動員令”發出后,首都志愿者們迅速行動起來。
“銀發七姐妹”守護社區環境
李莉在執勤崗上清理周邊垃圾。
4月25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的前一天,在團結湖街道一二條社區把口的治安志愿崗上,“銀發七姐妹”的隊長李莉早早就到崗了。她穿上志愿服、戴上紅袖標和紅帽子,還不忘拿上走到哪也不離手的竹夾子??吹铰房谛』▔锏臒燁^、碎紙屑,80歲的她快步上前,利索地收拾起來。“我就是愛管閑事,看到哪兒臟了就想幫著收拾。能為社區居民打造一個干凈、整潔的生活環境,我覺得特別光榮。”
2007年3月,李莉發起成立了“七姐妹環境監督崗”,至今已有十二年。監督崗每周有兩次活動,周一檢查轄區內社會單位門前“三包”,周四檢查社區環境。每到約定活動的日子,無須通知,這群銀發志愿者就會自覺地參與社區環境清潔。
“銀發七姐妹”每周固定的清理活動。
“銀發七姐妹”每周固定的清理活動。
記者了解到,一二條社區共有51棟樓、2000多戶居民,外圍一圈走下來就得一個小時。而這群平均年齡超70歲的銀發志愿者,卻始終活躍在社區內外,一發現哪有亂倒亂堆的垃圾,就立即與社區居委會及有關部門反映并及時處理。
“穿上這身衣服、戴上紅袖標,不僅意味著一種身份,更是一種責任。”李莉和隊友們長年累月的堅持,感染了不少社區居民,崗位隊伍不斷壯大。
如今,“七姐妹環境監督崗”的活動不再局限于維護社區環境,更延伸到敬老助老、扶殘助殘、扶貧濟困等方面。
愛管小事的“最美志愿者”
4月25日下午3點,是亞運村街道安翔里社區小桔燈治安志愿者巡邏隊隊長毛秀忍工作的時間。毛秀忍帶著水壺來到小區一處巡邏點,邊詢問情況,邊為執勤隊友續水。
毛秀忍(右一)和隊友們。
今年北京大事多、喜事多,安翔里社區也因毗鄰鳥巢、水立方等景點而游客眾多。作為小區治安志愿者的一分子,毛秀忍打起了十二分精神。“社區無小事,不管是來了陌生人,還是游商小販,又或是不安全行車的,我們都得管一管。事雖小,但每家每戶每個人的小事加起來就不小了。”
退休后的毛秀忍擔任了十幾年的社區治安志愿者隊長、樓長、樓門長,現在又是小桔燈治安志愿者巡邏隊的隊長,大家都說她就是社區里的“平安守護人”,是亞運村街道的“最美志愿者”。
“這支近百人的志愿者隊伍可能十幾天才輪上一崗,但大家時刻謹記社區安全,遇到情況彼此之間都會通個氣。”
隊伍中,黨員人數占了七成以上。為了社區的平安建設、為了居民的幸福生活,他們用行動踐行著黨員使命。
“會蘭孝親敬老服務隊”一呼就應
“張大爺啊,家里電視壞啦?您別著急,我這就安排人去看看。”
4月25日,八里莊街道八里莊東里社區的工作室里,43歲的“會蘭孝親敬老服務隊”隊長梁會蘭掛斷張大爺的電話,立刻就給隊里的維修師傅發了信息。
正在整理檔案的梁會蘭。
過去二十多年間,無論是做飯、聊天之類的“小情”,還是上醫院、找保姆這樣的“大事”,只要社區老人們喊一句“梁子”,她總是像這樣一呼就應。
前幾天,她剛給小區的一位大媽成功介紹了一位保姆。為了尋找這個心儀的人選,三天時間里,她始終拿著手機不停聯系。“聽到大媽說這是她最合意的保姆,我覺得再忙都值。”
從最開始的照顧老人,到現在修電器、找保姆、組織各類愛老敬老活動;從當初的孤軍奮戰,到現在的近200名志愿者一起行動……如今,“會蘭孝親敬老服務隊”已成長為一個響當當的志愿服務品牌。
梁會蘭上門為老人修腳。
最近,在街道和社區的幫助下,梁會蘭正和隊員們籌劃建設八里莊地區養老服務基地。“希望可以通過這個平臺,服務更多需要幫助的老人們。”
為維護首善之都的整潔干凈、和諧繁榮、平安幸福,朝陽區志愿者們不斷忙碌著。今年,是北京的大事之年、喜事之年,一場場重大活動接踵而至,朝陽志愿者也將在活動中發光發熱,為各類活動順利開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