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中華慈善總會在北京召開“中華慈善總會成立20周年紀念會”,同時頒發第二屆中華慈善突出貢獻獎。蘇州市共有8個單位和個人獲慈善大獎。“突出貢獻獎個人也好,單位也好,蘇州市的獲獎數處在江蘇省前列,再次說明,蘇州市公益慈善已經開始融入人們的生活,成為企業和公民的自覺行為。”市慈善總會負責人說,蘇州慈善事業取得今日的成績絕非偶然,而是無數像沈小平、錢月寶、崔根良、金秀華、波司登有限公司、盛虹控股集團等蘇州愛心個人和企業對公益慈善事業的孜孜以求,他們支持、影響著公益慈善事業,成為蘇州慈善事業發展的脊梁。
沈小平 心中始終裝著慈善 江蘇省唯一四次蟬聯“中華慈善獎”的通鼎集團董事長沈小平的第一次慈善行為是向母校——八都中心小學捐贈30臺電腦,總價值9萬元。從此,他的愛心善舉一發不可收拾,累計捐出愛心款3億多元。 2008年,他捐贈1000萬元,在蘇州市慈善總會設立“沈小平愛心基金”。2010年,他向吳江市慈善總會捐贈160萬元,同年6月,他獲悉蘇州將新建社會福利總院的消息后,捐贈500萬元;同年12月,向江蘇省慈善總會捐贈500萬元;2011年2月,他向吳江市慈善總會捐贈308萬元;2012年1月,他再捐贈318萬元,全部用于扶貧濟困、助殘扶弱。 沈小平慈善的觸角更是延伸到全國各地:四川汶川、青海玉樹、甘肅舟曲等地發生災情后,他都第一時間捐款捐物捐光纜,用于災區重建家園。 沈小平常說,慈善要從教育抓起,從娃娃抓起。為此,他將資助教育事業作為慈善公益的重要方向,他在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南京財經大學等多所高校設立通鼎獎學金、重癥病人救助基金,獎勵品學兼優的學生,幫助寒門學子完成學業。 如何讓慈善成為企業的常態?沈小平決定每年拿出企業利潤的5%—10%作為專項資金,成立通鼎愛心基金、通鼎獎學金、重癥病人救助基金等項目,發動員工參與慈善,開展各種社會公益活動。短短幾年里,他的慈善捐贈已涵蓋助學、助老、助殘、助醫等諸多領域,捐贈數超4億元。 2012年4月,福布斯”2011年中國慈善榜“揭曉,沈小平以7316萬元的捐款額位列江蘇企業家首位,被稱為”江蘇首善“。福布斯中國慈善榜評委對他的評價是:心中始終裝著慈善事業,他的無私大愛和犧牲精神令人感動。 他做慈善很大方,但對自己卻很“苛刻”:他出差吃的都是盒飯,去日本也只是品嘗了一頓日本豆腐;他的衣著也非常普通,總是藏青的西裝打條普通的領帶。他說,“企業家的價值在于創造財富,而財富的價值在于回報社會。” 年終獎用于村民福利 今年65歲的錢月寶在常熟市虞山鎮夢蘭村老百姓心中,不僅是好書記,更是老人身邊的好女兒,青年眼中的好榜樣,少年心中的好家長。 早在1984年,錢月寶領到了承包廠子經營權后的第一筆獎金2300元。當時,家中因建房而背負債務,新房連大門都沒安裝,這筆錢對她來說太重要了。但這絲毫沒有動搖錢月寶尊老敬老、無私奉獻的信念,她用自己的獎金,為全村每個老人買了一只熱水袋和2斤紅棗,余下的300元錢都交了黨費。 29年來,錢月寶始終把自己的年終獎金用于村民福利、幫困結對老病孤殘和社會上需要幫助的弱勢群體等。每年春節她都要和老人們同吃年夜飯,還給60歲以上的老人都辦了一份“惠民愛心工程”專用保險,為80歲老人安裝“愛心鈴”,給90歲以上老人的家庭發放“敬老孝星獎”。村民錢惠珍,10年前患了紅斑狼瘡,家中負債累累。危急時刻,錢月寶伸出了援助之手……一提起以前的病,一提起錢書記,她總是眼含熱淚說:“是錢書記給了我第二次生命,讓我一個快要死的人重新過上了幸福的日子!”20多年來,錢月寶及其領導的企業累計在支持新農村建設、抗震救災、扶危濟困、愛心助學等社會公益慈善活動中捐款捐物2億余元。 崔根良 扶貧幫困當仁不讓 亨通集團在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始終將回報社會作為一種責任。“亨通的事業做大了,但集團從來沒有忘記社會上還有許許多多需要幫助的弱勢群體,扶貧幫困是企業當仁不讓的責任。”崔根良說。 從1992年開始,每逢節假日或是酷暑嚴寒時,崔根良總是出現在七都鎮敬老院,為孤寡老人送去慰問金和慰問品,20多年來從未間斷。且不說為老人們送去了多少錢物,光是這份堅持和心意,就讓老人們為之動容。2007年,省政府組織蘇南工商企業與蘇北的省定經濟薄弱村開展南北村企結對掛鉤扶貧活動,崔根良帶領亨通集團與蘇北泗陽縣王集鎮古墩村結對掛鉤,開展扶貧活動。給蘇北古墩村的村民們資助的各類錢物超過30萬元,還為村里修建了超過2.5公里的水泥路,建造了4座橋梁,給村民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 大愛無疆。哪里有災情,崔根良與亨通集團的援手就伸向哪里。1999年全國抗洪救險、2001年新疆與內蒙古雪災捐資援助都有他的慈善足跡。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他毅然動員員工向災區捐物、捐資,總額超過1000萬元。2009年,“莫拉克”臺風席卷臺灣,他再次捐款4萬余元。2010年,青海玉樹發生強震,崔根良捐贈了優質光電線纜和200余萬元,為災區重建貢獻了力量。去年,四川雅安地震,他又第一時間伸出援手,捐贈物資800萬元。 金秀華 身邊人都稱她“金阿姨” 2005年,金秀華擔任金閶區“手拉手”愛心援助中心副主任,她針對不同困難群體的不同需求,圍繞物質幫困、精神濟困、就業濟困,常年策劃開展全覆蓋、全方位、全天候的援助活動。 她策劃開展了“愛心敲門”認親結對活動,結對幫扶轄區空巢老人、配送愛心菜,提供送服務、送美食、送溫馨、送健康、送文化、送援助等“六送”服務;每逢重要節日,金秀華總是第一時間想到孤寡老人,陪孤老吃年夜飯,為老人盡孝道。她用微笑、真誠幫助著那些生活在困境中的人,用自己的愛心給需要親情和溫暖的老人一絲慰藉。因此,她被老人們稱作“貼心的好女兒”。 2006年8月,在金秀華的帶領下,“金阿姨”志愿服務隊正式成立,幾年來,“有困難就找金阿姨,有困難的地方就有金阿姨”的理念深入人心,在金秀華的倡導和帶領下,越來越多的愛心市民、年輕的“金小伙”、“金姑娘”加入到志愿者隊伍中來,金秀華以身作則、親力親為感染著每一位樂于奉獻、勇于擔當的志愿者。在她的管理下,“金阿姨”志愿者服務隊的激勵項目“為奉獻者奉獻,增志愿者活力”獲今年全國首屆優秀志愿服務項目一等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