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李銀環為李蘭英做按摩。七年來,李銀環在工作之余一直堅持照顧癱瘓在床的工友李蘭英。
【德行錄】
7年來,從西城區的家到海淀區清河,單程2小時的公交車,49歲的女環衛工李銀環每周堅持往返至少一次,風雨無阻。那里讓她牽掛著的,是癱瘓在床的工友李蘭英。“想到她憔悴的臉和消極的話,總讓人放心不下,得空就得去看看。”
再有一年多,李銀環就將退休,脫下那身穿了25年的橙色環衛服。掃街時,李銀環時常會想到退休后的生活:用更多的時間照顧李蘭英,使她枯燥煩悶的臥床生活得到些許寬慰。李銀環覺得,這是自己做得最有意義的事兒。
【榜樣說】
她身體不好,沒個能說話的人,這些年,我也就是做些我能做到的。以后的日子還長,希望她堅強樂觀地面對生活。——李銀環
輪休不休
一路奔波探望工友
2014年9月25日上午9點,陰天。
當天輪休的李銀環從阜成門地鐵站C口走出,手里拎著一個紙兜和一個白色的塑料袋。她快步走到公交車站牌邊上,排隊等車。
約5分鐘后,490路公交車在隊伍旁停穩,由于是始發站,李銀環得到了一個座位。多年的環衛工作,她的腰落下了酸痛的毛病,2個小時,22站,她需要一個座位。
11點剛過,李銀環騰出一只手敲響了清河永泰莊小區內李蘭英家的門。
李蘭英19歲的兒子徐京波從屋里探出頭,“李阿姨來啦!”
“快,趕緊來試試衣服,我給你換了一件,這次應該不會小了,小伙子長得忒快!”李銀環一邊說著,一邊徑直向屋里走去。
為給京波買一件合身的外套,李銀環已往返商場兩次。擔心樣式不喜歡,她特意咨詢老板,“現在小男孩都喜歡啥樣的?”
誰知,拿到家給快1.8米的京波一試穿,袖短了。“沒事兒,等我休息去換,下次再帶來”。李銀環將衣服裝進袋子,等輪休時又去了趟商場。
更換后的衣服穿在小伙子身上十分合身,李銀環將衣服拉鏈拉到頂端,讓坐在床邊的李蘭英看。“你瞧,多合身,過陣子天涼了,里面就能套秋衣了”。
李蘭英從床邊布兜里掏出一張百元大票,硬塞給李銀環。
“沒多少錢,不用了”,李銀環把錢放回布兜里。
“不行,你揣著,這些年夠麻煩你了,有個啥事兒你都大老遠幫著弄”。
“這有啥,自家姊妹,說那么外道的話干啥”。李銀環挽起袖子,開始為李蘭英按摩僵硬的雙腿。
“前幾年腿一直沒有知覺,現在用力按時,有一些反應了,多虧她。”李蘭英望著忙前忙后的李銀環,聲音有些哽咽。
傾聽陪伴
鼓勵樂觀面對生活
1990年,李銀環和李蘭英同時進入西城環衛中心下屬的環麗公司,在南二環班組從事道路清掃工作。“我倆是班組里歲數最小的,所以慢慢熟了以后,聊得也就多起來。有什么煩心事,也會一起想辦法,互相開導。”
橙色工裝、掃帚畚箕,李銀環每天清晨4點起床,坐公交車從石景山的家趕到月壇南街,換上工裝后上街清掃。不足一站地的責任區,李銀環每天要清掃多次。
紅綠燈附近的機動車道是煙頭聚集區,清掃煙頭需橫跨馬路,用夾子撿拾,費力并且危險,但李銀環不怪那些扔煙頭的駕駛員,“開車,誰還沒有困倦的時候,你不讓他抽也不行。”
李銀環說,在班組里,李蘭英比自己勤快、肯干,“她特能干,也是個很要強的人,不僅是工作上,家里里里外外的事兒都是她張羅。那時候我們上早晚班,原來在地安門的房子拆遷了,家人搬到清河小營那邊,離單位那么遠,她從來沒遲到過。”
李蘭英脾氣急,遇事容易往心里去,李銀環常勸她。“她有糖尿病,一直吃藥控制,工作強度也大,身體一直也不太好。2007年開始,她就總嚷嚷腿疼,我陪她上醫院檢查,大夫說是風濕,沒過多久干脆就起不來床了。”
“家里出了點變故,生了一股氣,有一天早晨起床,突然兩條腿沒有知覺了,然后就在床上一直躺到今天。”說起患病的情況,李蘭英顯得很平靜。
李蘭英說,剛癱瘓臥床時,煩悶和絕望的情緒將時間填滿。“丈夫也在環衛工作,能照顧我的時間不多,兒子年齡又小,娘家人都已經不在世上,丈夫每天把飯給我做好,然后就去上班了。家里只剩下我瞅著天花板發呆。”李蘭英說,望著家中落滿灰的桌子,和放在身旁的簡易尿盆,李蘭英幾次萌生自殺的念頭。“死,怎么死?我這腿腳,爬都爬不到窗邊!”
想著昔日的工友臥床不起,李銀環十分牽掛,一有時間,她就給李蘭英打電話,詢問病情和生活上的瑣事。“癱瘓了一段日子后,她開始變得暴躁,負面情緒特別重,我就在輪休的時候到她家,陪她說說話,幫著拾掇拾掇家里,她想買什么我就出去幫她買。”李銀環說,相識多年,李蘭英對于她,就像親妹妹一樣。“有的話沒法跟丈夫和夫家人絮叨,她就跟我說,我就幫她開解,即使不能改變啥,但傾訴出來,心情就會好一些”。
堅持不懈
七年已往返數百次
“家人都不在了,我不管她,誰管呢,既然把我當大姐,我就得好好當這個大姐。”李銀環反復重復這句話。雖然年齡還沒到50歲,她的心臟已出了問題,掃街下班腰腿已酸疼得不行,但她仍在輪休日的清晨早早醒來,趕往清河。
七年,一晃而過。搖晃的公交車已數百次出現李銀環疲憊的身影,皺紋悄悄爬上她的眉梢,短發里摻進了白發。
如今,李銀環的女兒已成家,李蘭英的兒子也長成1.8米的小伙子,在技校讀汽修專業。但李銀環扮演著“大姐”角色一直沒變,李蘭英每年一次的醫藥費報銷、母子倆的衣物鞋帽以及丈夫顧不過來的家務活,李銀環都一一攬過,從未懈怠。
從點滴陪伴到悉心照顧,李蘭英逐漸走出陰郁,笑容也多了起來。
“我家那口子按摩不行,就李大姐力度正好,手法特棒”9月25日,李蘭英望著站在床邊給自己按摩的李銀環,開起了玩笑。
“多虧有了李大姐,我才能有今天”李蘭英說,在李銀環的開導下,面對生活和疾病,她已不再懼怕和消極。
李銀環說,能分擔多一些,李蘭英的心情就好一些,對她的康復就有益處。
“等你下次來,我爭取溜達去給你開門!”送別時,因服用激素臉部有些虛胖的李蘭英坐在床沿上,朝李銀環揮了揮手。
“行,說好了,等你好了還回去上班!”李銀環笑著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