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相對新穎的社區項目,同時也是此次社創大賽中爭議性最大的一個項目。有評委稱該項目搭建了一個溝通平臺,這是項目最大的創新;但也有評委認為,該項目公益性上有缺陷,建議增加外國人提供社區服務回饋的內容。
來順老外日益增多
圓方中外商務交流服務有限公司對其公司“圓方社企”的簡稱顯示了其致力的方向。這是一家只有4名專職員工,但股東卻有25個的企業,這些股東均是順德知名的企業家,如活躍于順德公共事務的實業家葉中平,容桂總商會的會長孫志恒,怡和中心董事長黎鏡波,物聯天下董事長馬永波,萬和、大自然的高管等。葉中平和黎鏡波是圓方社企建立的動議者,據葉、黎兩人證實,他們2013年初在北滘的一家咖啡廳討論順德國際化和社企發展的空間,最終敲定成立圓方,促進順德國際化營商環境的打造。
黎鏡波說,隨著順德經濟的發展,對外貿易越來越重要,在順德的外國人也日漸增多,這些都是順德未來發展的機遇,而據統計,目前注冊的外國人有700人左右,但實際上在順德生活的外籍人士遠超過這個數字,大約在2000-3000人,而且以大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士或者高級技術人員為主。
而一份由順德人力資源部門提供的數據佐證了他的說法。據稱,近年到順德的外國人日益增多,尤其是在歐美爆發金融危機后,從2010年至今到順德的常住外國人更是增長了356人,截至今年7月底,已達到1716人。這些外籍人士來自五大洲63個國家,其中以日本、韓國、印度、美國、加拿大、印尼、菲律賓等國家為主。激增的外國人讓順德的國際化引人關注,而民間服務外國人的熱情也被點燃。正因為老外們在順德生活遇到障礙,有著國際化背景的清吧,自然成為了D anai、M aik、G ohE eB ean等人從順德不同鎮街出發,進而相約聚會之處。
圓方社企正嘗試著構建順德首個“外國人社區”,這也是目前圓方最重要的一個項目。去年6月20日,“外國人社區”的首次活動在北滘怡和中心舉行,100多位在順德工作、生活的“老外”在這里狂歡,他們宣稱找到了歸屬感。隨后該項目以每月一次的頻率舉行,以促進“老外”更好地融入順德。
項目公益性引發爭議
圓方和眾多社會企業的經營方式大相徑庭,它直接切入商業,是運用商業的手段,來實現社會目的。運營快一年,圓方現已大概實現了收支平衡,據說前6個月有3萬元盈余。而因其關注的領域,為外國人提供服務的“外國人社區”現已引起順德政府的關注,順德區民政和人社局局長譚志亮曾在一次會議上直言,圓方幫政府解決了一些問題,“本來是應該我們做的事情”。
不過,正是因為商業運作手法及其良好發展狀態與絕大多數的公益創新項目不同,從參與這一屆順德社創大賽起,“外國人社區”這個項目便頗受爭議。最大的爭議體現在公益理念上———從過去慈善的角度看,外國人不是弱勢群體,沒必要幫扶,但放在順德營造國際化營商環境,現代公益的理念上,干這個事,就是可以接受的,它對于順德的國際化,對于中外文化交流,是大有好處的。
有評委指社創資金應用于需要扶持的項目,而“外國人社區”只是服務了一個群體,且項目運營良好,社創大賽的“種子資金”應傾斜于更具有成長性而目前又亟須扶助的項目。而其運營者圓方社企注冊成立未到一年便實現收支平衡,甚至在前6個月便有了3萬元盈余,更令部分評委堅定了“外國人社區”項目無需“種子資金”扶助的想法。
對此,“外國人社區”的項目負責人曾回應道,圓方有多個運營項目,有部分項目是營利性的,這些項目支撐著如“外國人社區”這樣的純粹公益項目運作,項目間有單獨的財務核算,故圓方實現收支平衡與“外國人社區”的公益性并無沖突。
評委何夏蓓是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注冊會計師,她對于“外國人社區”項目持肯定意見。認為發起人都是企業家,這本身是一個比較成熟的項目。順德本身是一個比較發達的地方,但在走入后工業時代的時候,同樣面臨著轉型的困境,而轉型需要的是高層次的人才。項目看到了外國高層次人才,了解到這部分人在來到順德后,由于缺乏溝通,而出現精神空虛的問題,變成了一些孤獨的個體。為此,他們營造了一個外國人社區,給他們搭建了一個溝通的平臺,這是項目最大的創新。對于未來這個項目要發展,她建議要形成會員制,讓會員以交會費的形式來承擔活動的開支。
同樣擔當評委的順德區委社工部社會服務科副科長廖志強則提醒,目前這個項目仍是一個公益項目,在前期還是要保持其公益性。
而活躍于國內公益界的資深業內人士、好人好事公益教育發展中心執行總干事范志明則建議增加外國人提供社區服務回饋的內容將令其公益性更好地呈現。
數據
順德的“老外”
2010年以來,到順德的常住外國人增加了356人,截至今年7月底,已達到1716人。
這些外籍人士來自五大洲63個國家,其中以日本、韓國、印度、美國、加拿大、印尼、菲律賓等國家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