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115個花崗巖和珊瑚礁組成的塞舌爾島嶼猶如鑲嵌在浩瀚印度洋上的明珠,島嶼間的交通工具是小飛機。作為一個人口不到10萬人的小國,塞舌爾實行免費教育、醫療、終身保健制度等高福利政策,但各行業人才奇缺成為一大難題。醫務工作者是塞舌爾缺口最大的職業,全國僅數百名醫生,416張床位,很難滿足醫療服務需求。2007年1月起,共青團中央和商務部聯合,通過自愿報名、層層篩選、筆試口試以及封閉式培訓,先后派出6批青年志愿者,赴塞舌爾提供為期一年的醫療和教育方面的援助。
這些來自中國的青年志愿者成為各自領域的專家,他們優質的服務和良好口碑深受塞方歡迎。為了援助,他們有人推遲了婚期、有人辭去工作、有人放棄了晉升。但他們說,這樣的經歷不僅把愛帶給了異國的人們,傳播中國的友好形象,更是一種發揮個人價值、自我成長的難得人生體驗。
理想和現實總有差距。初到塞舌爾,面對的是全新而陌生的工作和生活環境。語言交流是第一個難題,塞舌爾匯集了來自各個國家不同膚色、不同母語的醫生,他們的發音或多或少都帶著口音,難以聽懂。在生活方面,熱帶島國的各種螞蟻、飛蟲、蜈蚣、壁虎是他們生活中每天都要打交道的“特別客人”。在這種情況下,15名青年志愿者在異國他鄉組成了一支團結、默契又充滿活力的隊伍,在管理方面,隊委各司其職,集思廣益,召開團隊會議,組織團隊活動,為團隊建設凝聚力量。每一個青年志愿者說起他們的工作,都有許多難忘的經歷。
專業技能為拯救生命
溫紅艷是一名有11年臨床經驗的兒科醫生,她被分配到塞舌爾首都維多利亞醫院兒科住院部工作,這也是全國唯一的兒科病房。由于塞舌爾實行社區首診制,住院部醫生需要處理從各個社區診所或私人診所轉診來的病人,值班醫生還負責24小時接聽來自全國各診所醫生對病人診治意見的咨詢。兒科病人住院天數短、周轉率快、工作量很大,每天工作時間7小時,對溫紅艷來說無異于一場緊張的戰斗。但溫紅艷感慨,在這里,各國醫生之間互敬互助、敬業愛崗的氣氛非常和諧,能夠得到許多人的關心幫助,讓自己心存感激。“援塞的日子是一場自我鍛煉和進步的歷程。”
每天早上7點半,溫紅艷到達醫院,先去護士站把所有病歷瀏覽一遍,重點查看前一晚新收和病情有變化的病人,只有做到心中有數,查房時才聽得更明白。在午休的一小時內,她把上午遇到的問題和學到的東西整理一下,就不懂和不明白的問題詢問身邊的醫生。下午查完房后,通常會有新收病人,她又跟著幫忙,邊看邊問邊學。晚上回到駐地,仍把主要時間用在背單詞、查資料、消化當天所學上。據溫紅艷介紹,塞舌爾的病種和診治原則與中國有所不同,除了醫療英語需要努力跟進,還必須學習不少新知識和新技能。一些在國內由皮膚科、外科、耳鼻喉科醫生處理的問題,在這里兒科醫生都必須掌握。
1987年出生的伍紹春來自廣州市蘿崗區東區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她和6個志愿者被分配在塞舍爾不同社區。塞舍爾政府推行免費醫療,所有居民看病都要到社區,達到轉診指征方可到上級醫院就診,因此需要預約和排隊。對于診病,伍紹春的收獲是在中國學不到的。她總結說:“在中國,醫生更多依靠儀器輔助診斷,忽略了對疾病的初步判斷認識。在塞舍爾,一個血常規結果都要等待3天,醫生只能靠經驗用藥,積累多了,對疾病的認識便終身受用。”
和非洲人民和睦相處
塞舌爾人對醫生非常尊敬。廣州市番禺區中心醫院重癥醫學科醫師黃瓊對此深有感受。這位畢業于中國醫科大學的29歲姑娘在塞舌爾擔任社區醫師,部分工作是隨護士到行動不便的患者家庭進行醫療服務。在塞舌爾,每周三上午為社區醫生家庭訪視日。當地居民很愛干凈,家家戶戶都打掃得一塵不染。社區醫生上門服務,也都是先在門外友好地打招呼,得到主人家許可后,在門外墊毯上摩擦鞋底再走進屋內。黃瓊說:“我跟著護士到達病人家里,詢問病人情況,為病人量血壓、測血糖、換尿管,根據具體情況調整治療方案。看著坐在一起的病人與醫護人員,融洽地一起話家常、做咨詢,非常和諧。每次訪視都會安排7戶到8戶,時間緊湊而又充實。醫生護士的耐心,病人對醫生的尊重,讓我感覺到醫患之間的溫馨融洽。”
王帥鶚來自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從事運動醫學醫生工作。他在塞舌爾體育局承擔全國運動員的訓練與醫療保健工作。塞舌爾在運動醫學方面相對薄弱,沒有專業運動醫學醫生,只有兩名助理理療師。又由于塞舌爾大部分都是業余運動員,訓練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受傷后恢復欠佳的情況時有發生。有一次,王帥鶚發現一位短跑運動員扭傷踝關節,傷后兩周仍在冷敷治療。在王帥鶚的建議下,這位運動員經過熱敷等功能鍛煉后,恢復良好,沒有影響到運動生涯。王帥鶚說:“在塞舌爾的每一天,面對這些樸實、善良的人,我心中總是沉甸甸的,這種沉重感更多時候升華為使命感和責任感,這就是為塞舌爾的體育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
來自廣州市海珠區海幢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針灸醫師王懷京,是令塞舌爾人“又怕又愛”的大夫。他手中的銀針,讓這里的人們既看到了實在療效又感到不可思議。34歲的王懷京上班第一天就發現,塞舌爾的治療床很寬,仔細觀察,原來是這里的人喜食甜品,導致身體碩大,一半以上的居民超重或肥胖。此外,由于身材原因,許多人脊柱呈“過曲過大S形”,造成腰椎應力相對較大,腰椎間盤問題頻發。因此,這里的病癥以脊柱病為主,尤其是腰腿痛,大約占每天就診患者的三分之二。
針灸治療是有效解決患者腰腿痛的最佳方法之一,塞舌爾人對針灸治療趨之若鶩。王懷京說:“一位腰腿痛的老人經過治療后,很興奮地在走廊上扭動腰肢跳起舞。他們以自己的方式鼓勵自己,勇敢接受他們覺得痛但有奇效的針灸治療。”
對于中國青年志愿者來說,在塞舌爾的每一天都是豐富多彩的,他們把有限的時間投入到無限的為患者服務之中,將中國青年志愿者的精神風貌傳遍非洲。他們說:“這是我自愿選擇的人生。我志愿,我快樂;我志愿,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