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廣網公益對話中國扶貧基金會執行會長何道峰先生。何道峰先生深入分析了當前我國公益組織面臨的新機遇,指出我國正從公共社會轉向公益社會。結合中國扶貧基金會的經驗,對草根NGO與公募基金會的合作提出諸多建設性意見。
十八屆三中全會第一次提出了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激發社會組織活力,何道峰先生認為這一轉變為公益組織帶來了新機遇。深化經濟改革是公益事業發展重要前提,去行政化改革有助于激發公益創新,而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為公益領域帶來新維度。
何道峰先生指出,中國正從一個公共社會向公益社會轉變。在西方國家,介于私人空間和公共空間之間的亞空間已經很普遍,它們幫助解決政府無力顧及的社會問題,但在我國還很缺乏。亞空間的存在考驗著一個社會的自治能力,我國正處在由公共社會向公益社會的轉型期,諸多力量正推動著自下而上的由公民自由結社精神聚成的公共空間的產生。
草根NGO與公募基金會合作是大勢所趨,但二者的合作之路頻頻遇阻。以中國扶貧基金會的經驗來看,制度缺乏是主因,草根NGO不是基金會的傳聲筒,應鼓勵其在項目上的創新,在制度上給予更多空間。此外,轉變傳統慈善觀念也有利于草根NGO與公募基金會的更好合作。
最后,何會長對2014年中國扶貧基金會的工作提出四點新期待。繼續擴大籌款面,除了有數量的提高,更要有參與度的增長;推動優質草根NGO執行項目,培養下一代優秀公益人;堅定不移的推動國際化,變NGO為INGO;用互聯網思維重新梳理項目運行的每個環節,尤其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從技術層面上使基金會工作實現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