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內景 劉文華 攝
湯平喜歡的三個字:“不糊弄” 劉文華 攝
中新網呼和浩特12月3日電 (劉文華) 3日下午三點,公益圖書館像往常一樣開門迎接讀者,然而近一個小時過去了,依然沒有讀者出現。面對這種“慘淡”景象,圖書館創辦者湯瓶的回答是“無所謂。”
湯瓶是“舍予”公益圖書館的創辦者,下巴上的小胡子和黑框眼鏡讓這個80后顯得成熟許多,“我曾在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學習,在那里就見到許多公益圖書館,這可能是我做圖書館的初衷。”他說。有了這個想法后,很多朋友、師長支持他,一位姓舒的老師更是捐出三四百本書,“舒”字分開就是“舍予”,這個名稱也有紀念這位慷慨的老師的意思。
圖書館內沒有攝像頭,有免費的飲用水和投幣1元一杯的咖啡。因書目是自藏與捐贈而來,有的書中已有文字批注,對喜歡邊讀邊批注的讀者,圖書館采取“不提倡也不反對”的中立態度。圖書館位于呼和浩特主干道的一幢高層寫字樓內,一間約30平米的房間,靠墻木質書架上陳列著各類共約一千多本圖書,最上方還放著繪畫作品,房間中間10張椅子簇擁著一張大桌子,冬日的陽光從大窗戶照入屋內讓人感覺很舒服。圖書館所在房間是湯瓶任校長的教育機構中多個房間中的一間,這個教育機構為他提供了“理想”變為現實的經濟基礎。
“我只想提供個能讓人沉下心來讀書的環境,并且把讀過的好書分享給別人。”湯瓶如是說。在讀者少的“可憐”的近況下,他坦然地說:“其實圖書館已經在被人們慢慢的接受,從最初只有朋友來到現在已經有人慕名而來,圖書館的微信公眾號曾在幾天內就有兩三萬人的關注訂閱。”他接著說:“其實讀者不論多少,只要有就能體現圖書館的價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