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5月3日,時年61歲的趙在和正式開始了自己的義工助學活動。作為湘潭縣文化館的一名退休干部,在一次偶然的下鄉采風過程中,趙在和看到,一個貧困孩子一家五口擠在兩間土磚屋里,父母和爺爺奶奶都身患多種殘疾,學習成績很好的孩子因為交不起學費而輟學在家。孩子憂傷無助的眼神,讓趙在和的心像刀割一樣痛,他徹夜難眠。第二天,趙在和毅然放下手中相機,走上了艱辛助學之路。
20年來,趙在和投入義工助學活動的總天數為4608天,走遍了湘潭的山山水水,訪遍了境內的貧因學生家庭,累計牽線搭橋資助貧困學子1715人,勸募善款554萬余元。這期間,他克服了多少困難,吃過了多少苦頭,受過多少誤解,遇過多少危險,連他自己都記不清楚。僅頭5年,他就騎壞了3輛自行車,還有2輛自行車在助學途中被盜。2007年,時任湖南省委書記的張春賢得知趙在和義工助學的事跡后,自費買了一輛嶄新的自行車贈送給他。
趙在和的事跡,也被各級媒體廣泛報道。2007年和2013年,他先后兩次榮獲“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并出席全國第一、四屆全國道德模范座談會,受到了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如今,年逾八旬的趙爺爺雖然腰也彎了、耳也背了,步履也有些蹣跚,但愛心助學的熱情一點也不減當年。自行車騎不動了,他就乘公交車、蹭順風車,有時甚至走路。助學途中,他從不免費接受任何受資助家庭的吃請和饋贈,無論到誰家餐宿,他都足額甚至超額付清食宿費用。考慮到自己年過八十,農村里有“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餐”的習俗,他就采用打紅包“掛紅”的方式來取得主人理解,并在紅包的背面寫上“如遇不測,慨由本人自己負責”的話語以給主人免責。
經過多年的實踐和總結,趙在和把愛心助學“成功秘訣”由當初的“嘴甜、腿勤、頭硬、心寬、眼明、臉厚、性緩”14字訣逐漸發展為“科學思考、精心組織、合理布局、操作透明度、講求實效、立足本地、放眼全國”28字訣,從而使自己的愛心助學之路越走越寬闊。
在資助貧困學生解決生活困難的同時,趙在和還悉心教育學生感恩社會,先后給受助孩子贈閱了相關的學習資料數十萬字,并經常通過電話、短信、書信等方式教育和督促他們與資助方保持聯系。如今,有30%以上的受助對象與趙在和保持密切聯系。清華大學優秀畢業生周杰被國家保養到美國哈佛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后,又赴加拿大攻讀博士后,他經常打來越洋電話感謝趙爺爺和資助單位“改變了我的命運”。博士畢業生劉張李,今年春節從上海回湘潭,一下火車即先去資助過他的3位愛心人士家中拜年。北京大學畢業生黃博文多次寫信感謝趙爺爺以及給自己資助的臺商鄧美生老人,并表示要學習趙爺爺和鄧先生的助人為樂精神,將受心傳遞下去,讓更多學子走得更遠、更好。
在紀念自己從事義工助學20周年的文章里,趙在和老人寫道:雖然我年事已高,身體已衰,但我不服老,我要繼續從事義工助學,至少再干6年,以自己退休工人27年義工助學的實績向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