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公益界有個大名鼎鼎的人物,大家都親切的喊他“志愿哥”,他是廣州青年志愿者協會公共資源部部長,廣州志愿服務督導團成員,廣州志愿者領袖俱樂部“V領匯”成員,也是廣州平安小天使志愿活動的創始人,他的名字叫張軍文,是個走在人群里不顯山不顯水的普通公民。
廣州是一個志愿之花開滿城的城市,這里有無數的志愿者,他們參與志愿活動,支持公益事業,讓廣州獲得了“志愿之城”的稱號,在這人潮人海中,有多少人能把志愿服務一直堅持下去,當作一個永恒的信仰呢?在一個志愿活動結束的時候,一群年輕的志愿者圍住了張軍文,他是志愿者們的老大哥,也是志愿活動的組織者,向他詢問志愿服務的經驗還有心得,張軍文樂呵呵的說,志愿服務,貴在無私,難在堅持。很多人的當志愿者都是偶爾的一次頭腦發熱,或者一次新鮮的體驗,有多少人愿意把志愿服務當作事業來做呢?
志愿服務是無私的,可以無私奉獻的人都是可貴的,更可貴的是一直無私下去,有人用一次兩次的無私換得一次兩次心理的慰藉或者油然而生的自豪,但也有人的無私只是因為人需要。張軍文從事志愿服務已經有十幾年的時間了,可以說見證了廣州志愿服務從起步到發展再到日益昌盛,他也從一個風華正茂的年輕人變成了一個親切的“鄰家大叔”,很多年輕的志愿者不能理解,是什么讓這位可敬可親的“大叔”無私的服務了這么多年。
幾個因為一時興起約伴來體驗志愿活動的大學生聽說這位貌不驚人的活動領頭人已經是個有十幾年志愿服務經驗的“老革命”時,都驚訝的合不攏嘴。年輕人也許經歷過幾次志愿活動,就失去了興趣,張軍文笑呵呵的看著這些年輕人們,也想起了自己剛開始接觸志愿服務的那個時候,當時也沒有想到自己就這么的走過了十幾年的光陰,無私奉獻是可貴的,但是當無私奉獻成了習慣,早就已經忘了它那耀眼的光環,當無私化作平凡,融入生活,成為人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么十幾年,二十幾年,一輩子有有何難。
張軍文并沒有更多的和年輕的志愿者們說一些什么大道理,也沒有刻意的去指揮督促他們為志愿服務獻出更多的力量,或者在他看來,人生都有自己的選擇,無私不是強求的,堅持不是督促的,當一個志愿者開啟了他的志愿之旅,那么結束的權利永遠在他自己的手里,但他每一次的志愿經歷,都是可貴的。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和條件把無私化作平凡,那么就讓自己奉獻的更多一點。志愿活動結束了,年輕的志愿者們在告別中走了,張軍文走在最后,就像一次又一次的活動結束,他始終是最后一個離開的,他看這那些年輕的身影,卻似乎看到無數發芽的幼苗,那志愿服務的精神之種,其實已經在他們的心里生根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