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鈞(右二)和公益組織慰問貧困家庭)
走在河北工程技術學院的校園內,來來往往的學生臉上掛著“一臉稚氣”。就是在這里有一位院長,被大家稱為“好事”院長,他就是我們今天的采訪對象,該校信息工程技術學院黨總支書記、行政副院長尹鈞。
黑色皮鞋、牛仔褲、白襯衣,儼然和許多大學生一樣,卻讓我們怎么也想不到,今年只有33歲的他竟然是大學里的副院長。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被大家稱為“好事”院長呢?我們一起來走進他。
廣播引起波瀾,從此踏上公益路
一次偶然的機會,尹鈞像往常一樣開著車去上班,路上由于堵車,就打開車上的收音機消磨時間,無意間聽到廣播里在播一場關愛留守兒童的公益活動,這在他心里引起了波瀾,但是他深感自己力量的微薄,他就在想怎么來參與公益活動,于是經過自己的思考,他下定決心把自己的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影響身邊更多的人參與公益事業。
后來他參加了電臺組織的這次關愛留守兒童的公益活動,親自到大山深處了解留守兒童的現狀,這次大山之旅給尹鈞的心里帶來了許多的酸楚,他告訴我們許多大山里的孩子父母都外出打工,自己和年邁的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從來都沒有出過大山,甚至有個小女孩才8歲,父親去世了,媽媽去外地打工了,一走就是一年,還要獨自照顧一個妹妹、兩個弟弟。這次大山之旅讓他的觸動很大,從此踏上了公益這條路。
?(尹鈞(右一)為來自大山里的孩子介紹大學)
獨自承擔外界壓力,引導更多的青年志愿者加入公益行列
這次大山之旅回來后,尹鈞就開始琢磨怎么將公益做下去,他想到了自己身邊的這群大學生,大學生作為志愿者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公益事業的作用和影響力具有深遠的影響。他堅信:在未來大學生必然會引領新的社會公益潮流,促進我國公民整體道德水平和素質的提高。
于是他就開始帶領著大學生大量的參與公益活動,但是與之而來的外界壓力也隨之而來,有人說他是作秀,有人說他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尹鈞告訴我們對于外界認為他作秀的聲音,他無暇去聽,更無需去理會,因為他認為他做的事情是對的,而且以后很長,他還會堅持做下去。
(尹鈞和志愿者慰問抗戰老兵)
加入公益組織“專職”做公益,人送外號“好事”院長
尹鈞告訴我們,他現在加入了公益組織“專職”做起公益來,還擔任了其中的助學部負責人,我們感到好奇,他明明是大學的副院長,怎么又專職做起公益了?原來尹院長加入了一個叫“石家莊愛在行動愛心公益組織”的民間團體,這個團體的許多愛心人士都是在利用自己的空余時間來幫助別人,尹院長說:“這個團體的發起人是一名在校的大學生,作為一個大學生都能這樣一直堅持著,我為什么不能呢?”
尹院長現在擔任著這個組織的助學部負責人,也就意味著他要把更多的時間花在公益上,他的空余時間就更少了。由于他的許多空余時間都花費在了公益上,周末時間許多社交活動都沒有辦法參加,許多朋友、同學都說,做這些你又得不到任何利益,還要自己搭著油錢,干這些干嘛呀,真好事。他說,我做這些得到的是心靈上的滿足,當看到需要幫助的被我幫助了,我就不在乎這些。慢慢的,許多人都開始叫他“好事”院長。但是他并不這么認為,別人認為他這是“好事”,但他自己認為這是在做有意義的事,值得這么做。
尹鈞說:“公益活動不是等到我們成為百萬富翁時才做的事,喚起更多人,聚攏更多愛,明天才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