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被感激過信任過,也被質疑過抱怨過;他們聽過數不清的啼哭,卻依然感嘆生命的美妙;他們晝夜伏于案前,不斷探索著醫學的精奧;他們不是生而無畏,而是生命值得敬畏。“醫生”這個字眼,承受了太多生命所賦予的囑托。8月19日,正值第二個中國醫師節到來之際,北京天壇醫院舉辦了第二屆醫師節慶祝活動。此次活動特邀“醫諾千金”公益項目發起人胡海泉親臨現場,看望剛剛做完手術痊愈的小患者茉茉。
來自內蒙的茉茉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四年前父親癱瘓在床,母親除了照顧父親外還要同時撫養三個孩子。就在三年前,她出現了脊柱側彎的情況,經常出現腰痛的癥狀,但迫于家庭經濟困難,一直沒有得到正規治療。今年以來,茉茉的腰痛越來越難以忍受,已經明顯影響到上課學習。“醫諾千金”公益項目的發起人胡海泉得知這一消息后,與北京天壇醫院通力合作,幫助茉茉申請到了醫諾千金公益救助。
在大多人眼中,他更多的身份是歌手、制作人,殊不知自出道以來,胡海泉就投身于公益事業,所發起的“醫諾千金“公益項目自2016年第一期救助的“白酒女孩”開始,至今三年多時間內共執行19期,救助了二十余位身患不同疾病的貧困患者。
此次活動開始前,胡海泉特別接受了北京廣而告之公益中國網的專訪,被問到是什么契機讓他接觸公益并且一直堅持到現在,他說:“之前有很多參與公益活動的機會,自己一直在思考在哪些方面可以更深入參與,大病救助除了昂貴的醫療費用外,更重要的是一個完善的醫療解決方案,我希望通過“醫諾千金”這一公益項目能夠幫助患者解決更多的需求,獲取更多的醫療資源,從而幫助他們解決真正的痛苦。”在談及公益給他帶來的最大收獲時,他說:“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付出與收獲是對等的,慈善是對未來的呵護,而扶弱是對生命的尊重。”
在活動現場,做完手術的茉茉看起來已和正常孩子無異,功能神經外科主任張建國教授和骨科主任劉寶戈教授也親臨現場,胡海泉和茉茉共同演繹了一首《最美》為醫務工作者送上節日的祝福。北京天壇醫院的工作者們也帶來了詩歌朗誦《在生命的最近處,等你》、訪談《關愛志愿者》等精彩節目。
弘揚崇高精神,聚力健康中國。在“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眾多家庭中,公益救助無異于雪中送炭,幫助患者獲取更多寶貴的醫療資源和醫療信息,就像茉茉在英語作業中寫的“never lose hope”,讓希望在更多人的愛心中延續下去。
在第二個中國醫師節到來之際,北京天壇醫院也為優秀的青年醫師舉行了頒獎活動。醫者之心,大愛無形,醫生與患者雖然更多情況下是面對面,但他們的心卻始終與病人站在同一邊,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敵人,叫做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