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兔賽跑》的故事,大家都聽過。
曾在中央電視臺播出的公益廣告《新龜兔賽跑》想必也是不少人的回憶。
來源:廣而告之公益廣告
《新龜兔賽跑》
時光荏苒,廣告播出已有十余年之久。
今天,當我們再次將這支廣告慢慢品讀,萬千感慨仍在不言間。
廣告的開端,夢幻的森林王國里,“第二屆龜兔賽跑”即將開始。
作為“老熟人”的兔子和烏龜已準備就緒,隨著一聲令下,新一輪的角逐正式展開。
和上次一樣,剛開始兔子便遙遙領先,它一路飛馳,穿過叢林、越過山坡,直到一處紅綠燈時才停下腳步。
可能吸取了上次半路睡覺錯失冠軍的教訓,這次它不敢絲毫松懈,就連一個紅燈的時間都著急得不行。
它想起上次比賽烏龜站在冠軍領獎臺,而自己垂頭喪氣站在一旁的畫面,在這些回憶的刺激下,它不再顧忌眼前的紅燈,徑直朝馬路對面沖去。
也就是在這一瞬間,它被迎面而來的汽車撞飛出去。
本以為即將到達的終點,就這樣再也無緣。
烏龜呢,它還是一如既往,雖然走得不快,但不著急也不泄氣。
慢慢的,它也走到了那條馬路上,他依舊不驕不躁,等待綠燈出現時繼續行動。
毫無疑問,這次的冠軍,還是烏龜。
記得第一次從電視上看這個廣告時,很心疼兔子選手,覺得“兔子有什么錯呢,它不過是心急了點,為什么要讓它被車撞,讓它繼續失敗”。
直到若干年后,才發現,有些“急”真的是種錯。
01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人們的生活節奏變得越來越快。
在這種氛圍之下,人們似乎習慣了用“急”的狀態面對身邊的大事小情。
等待快遞包裹著急、在路上堵車著急、去飯館吃飯排隊著急.......甚至連上樓等待電梯的時間也按捺不住。
也正是在這種著急情緒的蔓延中,焦慮和不安緊隨而來。
我們開始恐慌慢一步就再也趕不上,開始害怕落后于他人,開始對“快”有了狂熱的迷戀。
于是,我們會給很多事情綁上時間的“緊箍”:
比如計劃多久讀完一本書、用多久完成一份創作,更有甚者明確規劃起要在多少歲前去多少個國家/城市、要在多少歲前買房買車、要在多少歲前結婚生子......
可這種快到頭來又有什么意義呢?
走馬觀花式的閱讀能從中汲取多少營養?搶占時間式的創作還能否稱為創作?
先比別人踏足遠方、先比別人買房買車并不能和真正的成功劃等號,而結婚生子這種人生大事又豈能用時間衡量?
這些把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的計劃,看似對時間珍惜無比,實則全是浪費。
要知道欲速則不達,急于求成的結果往往就是事與愿違,盲目追求速度不會讓人變得更好,它只會將我們陷入一種空虛的崩潰。
時代的高速發展,裹挾了太多的人,世人行走其間,匆匆又匆匆,容不半刻喘息,有人跑得很快,卻也弄丟了自己。
忘記了在這個喧囂的世界里,適時慢下來,很多事說不定就會豁然開朗。
牧民們趕著羊群返回,他們走得很快,但不會一直行進。
每間隔一段距離,他們就停下腳步,在那唱歌、跳舞,或者咂起煙袋。
路過的游人常替他們擔心,也會向他們詢問:“為什么還要停下,再不趕快出發,天黑前就到不了了。”
牧民們看看遠方,告訴游人:“慢下來,就是為了更好地趕路啊!”
牧民趕羊群回家的路如此,人生的路其實也是如此。
02
今天,一則清華碩士做環衛工的新聞沖上多個平臺榜熱搜。
主人公龍隱(化名)今年36歲,自稱取得了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至于為什么干起景區環衛工作,他表示之前一直從事線上教育工作,由于學業和工作壓力巨大,患上了嚴重的咽炎和輕度抑郁癥,嚴重時根本無法入眠。
考慮到目前精神狀態及身體情況,他果斷辭去工作,加入到環衛隊伍中,計劃再次養養身體。
可當這則消息登上熱搜后,輿論又開始呈現兩邊倒。
對于他的做法,不少人直呼不理解,他們說:
“明明正值壯年,還有學歷加持,卻逃避現實干起環衛,簡直是對教育資源的浪費。”
“此時不抓緊奮斗,要等到何時?”
可能習慣了在時代催促下日行千里的人,對他人的“慢行為”也變得無法忍受。
但龍隱應聘環衛并非一時沖動或躺平擺爛,他也強調,這是一份暫時性的工作,以后養好身體還會回歸到教育領域。
而當他以全新的精神面貌再次回歸時,他的腳步一定更有力量。
正如支持他的網友所說:“優秀的人,總能在一些時刻選擇慢下來,而待到重新上陣之時,他們便會用行動告訴我們什么叫慢而有為。”
所以慢,從來不是平庸過活,也不是消沉放縱,它是養精蓄銳、更是蓄勢待發。
在步履不停的人群中,希望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適時慢下來,駐足身邊的美好,別因為著急,讓生活離我們遠去。
文章轉載自公益中國網:http://www.gzjgpet.cn/character/show.php?itemid=18952
圖片源自網絡,若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