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中央、國務院對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高度重視。胡錦濤總書記十分關心,多次詢問淮河出現水污染事故的原因,要求認真加以解決。溫家寶總理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對淮河水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今年以來,我們先后在江蘇太湖和四川沱江召開了兩次水污染防治現場會,這說明當前加強水污染防治的任務十分緊迫。作為在環保戰線上工作的同志們,要進一步努力工作,為改善生態環境、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總結淮河水污染治理的經驗和教訓,分析當前治污形勢和存在的突出問題,進一步研究和部署今后幾年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會上,解振華同志做了工作報告,代表們考察了淮河治污和水質情況,淮河流域4省負責同志發了言。國家環??偩质車鴦赵何?,與4省政府簽訂了水污染防治工作責任書,這是強調工作責任制的重要措施。下面,我結合這兩天沿著淮河支流和干流考察的情況講幾點意見。 一、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重要進展 10年來,有關地區、部門和淮河流域廣大干部群眾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克服困難,團結治污,使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重要進展,淮河水質有了比較明顯的改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主要污染物入河量得到控制。沿淮4省和有關部門采取多種措施,包括控制工業污染排放、處理生活污水、治理面源污染、推行清潔生產、綜合利用資源等,投入了大量治污資金,初步控制了污染物的排放總量。10年來,淮河流域主要水污染物入河量明顯減少,支流污染程度有所減輕,干流水質得到改善。 第二,工業污染物所占比重逐步降低。1994年以來,淮河流域各地區加大了產業結構調整的力度,先后關停了約5000家小造紙、小化工、小制革、小化肥等污染嚴重的企業和生產線?!熬盼濉币詠?,重點實施了工業污染源達標工程,建設了一批企業污水處理和預處理設施,加大了企業污染治理力度。一些地方根據實際情況,對造紙、釀造、印染等重污染行業制定并實施了嚴格的環保標準。淮河流域工業污染占整個污染的比重已明顯降低,結構性污染程度逐年改善。 第三,生活污水處理率明顯提高。10年來,流域內城市人口增加了不少,生活污水大量增加。各級政府投入了不少資金,用于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社會資金也開始進入這個領域。特別是“十五”以來,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步伐明顯加快。10年前,淮河流域沒有一座污水處理廠,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目前,全流域已有56座污水處理廠投入運行,平均每天處理生活污水約200萬噸,緩解了城市污水入河的壓力。 第四,群眾飲水困難問題得到緩解。目前,除汛期及汛前騰庫外,淮河干流水質已由治理前的Ⅳ到Ⅴ類轉變為Ⅲ到Ⅳ類,基本滿足沿岸群眾的用水需求。主要支流和跨省界河流斷面的水質狀況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好轉。沿淮一些地區打井近3000眼,解決了受污染影響嚴重的600萬人的飲水困難問題。還建成了一些引水和導污工程,解決了200多萬群眾的備用水源問題。 第五,環保工作機制初步建立。10年來,國家環??偩?、發改委、財政部、水利部及淮河水利委員會、建設部等部門做了大量工作。國家頒布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暫行條例和淮河流域污染防治“九五”、“十五”計劃,四省也相繼出臺了有關法規和工作方案。各級政府環保監管機構逐步健全,執法力度不斷加大,初步形成了黨委領導、人大和政協監督、政府負責、部門協作、環保部門統一監管、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新聞媒體積極報道淮河水污染防治工作,發揮了監督作用。廣大干部群眾的環保意識提高,關心環境、保護環境的社會氛圍正在形成。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所取得的進展來之不易。這是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各有關地區和部門協作配合的結果,是沿淮四省廣大干部群眾艱苦奮斗的結果。但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成果還是初步的、階段性的,治理的預期目標尚未實現,人民群眾還不夠滿意。 一是環境污染問題還相當突出。目前,淮河流域污染物排放總量仍然超過環境容量,近一半河流的水質尚未達到治理的要求,特別是一些主要支流污染還比較嚴重。結構性污染問題仍然突出,企業違法排污引發的環境污染事件時有發生,重污染行業產生的污染仍占工業污染的80%到90%。城鄉生活污染和農村面源污染明顯增加。 二是治污設施建設明顯滯后。淮河治污“九五”實際投入資金110億元,“十五”投入資金目前只完成83億元。一些治污項目前期工作不充分,地方配套資金不落實,治污機制不健全,影響了建設進度?!笆濉庇媱潝M定建設的161項城市污水處理工程,目前還有78個尚未開工。部分已建成的污水處理廠由于管網不配套,污水處理收費不到位,未能投入正常運行。 三是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過高。在水資源開發利用中,對節約用水和生態用水考慮得不夠。目前淮河全年用水量已經達到530億立方米,開發利用率超過65%,明顯高于合理的利用水平。正常的生態基流不足,水體自凈能力減弱,好的水質狀況難以保持。汛前騰庫時,積蓄在閘壩上的污水集中下泄,容易引發水污染事故。 四是治污體制和機制沒有完全理順?;春恿饔蛞恍┑胤江h境管理各自為政的狀況尚未得到扭轉。相關部門治理污染的步伐和措施還不夠協調。環境治理有效的監督和獎懲機制、科學的監測機制和統一的信息發布機制尚未建立。 五是對環境違法行為查處不力。環保執法還不到位,違法成本低、守法意識差、執法難度大的問題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一些工業企業甚至少數污水處理廠存在著違法排污的現象,而相應的處罰力度和制裁強度卻很不夠。 對于這些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同時,要充分認識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從客觀上看,淮河流域水資源匱乏,人口密集,盡快改變貧困落后面貌的壓力很大,經濟增長速度又比較快,生產生活用水量不斷增加,污染排放量與環境容量之間的矛盾將長期存在。從主觀上看,環境保護的意識還有待提高,干部的政績觀需要端正、考核辦法還不健全,污染治理的機制也不完善。因此,根治淮河流域水污染是一項十分艱巨的歷史任務。要扎實工作,持續推進,鞏固成果,防止反彈,不斷提高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水平。 二、進一步明確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重要意義和指導思想 淮河和長江、黃河一樣,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千百年來,我們的祖先在這里繁衍生息,為中華文明作出了重大貢獻。建國55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淮河流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工農業生產迅速發展,已經成為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經濟總量約占全國的八分之一?;春恿饔蚴侨珖ㄔO重點投資的地方,也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必經之地,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加強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對于維護沿淮地區1.68億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保障華東、華中以及華北地區經濟社會健康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淮河流域多數地區屬于經濟欠發達地區。全流域189個縣(市)中,有近四分之一是國家級或省級貧困縣,不少地方的財政比較困難。在淮河流域全面推進水污染防治,對于廣大中西部地區乃至全國的污染治理和環境保護,都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借鑒作用。 當前,全國的經濟形勢總體上很好,宏觀調控已見成效,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長?;春恿饔蛩氖〉慕洕蝿萃珖粯右脖容^好。但宏觀調控取得的成效還是初步的、階段性的,經濟生活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尚未從根本上得到解決。我們要以深化改革為動力,把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進一步做好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工作。 在新的形勢下,做好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把加強環境保護、提高污染防治工作水平,作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力的重要任務。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力度,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注重用改革的辦法解決制約發展和環保的體制、機制問題。加快重點流域、重點區域環境治理的步伐,抓緊解決嚴重威脅人民群眾健康的環境污染問題,確?;春恿饔蛩廴痉乐文繕说膶崿F。在指導思想上,要更加重視以下幾個方面: ———更加重視科學發展。要切實轉變重增長、輕環保的傳統觀念,絕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堅持以人為本,搞好統籌兼顧,切實解決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水污染問題。治理水污染要從源頭抓起,著力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積極推行清潔生產,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全面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實現可持續發展。 ———更加重視環境綜合治理。要改變就污染治污染的工作方式,注重用系統科學的方法治理生態環境。正確處理治水和治污的關系,統籌考慮環保、水利、城鄉建設、國土資源等有關方面的工作。在加大治污力度的同時,高度重視流域生態修復,合理調度水資源,采取多種治理措施,維護流域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 ———更加重視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治理污染,必須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把國家宏觀調控與市場配置資源更好地結合起來。在繼續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的同時,注意運用市場機制解決環境問題。積極推進投資多元化、產權股份化、運營市場化和服務專業化,切實提高環境治理的質量和效益。 ———更加重視運用經濟、法律等多種手段。要建立健全環境保護的經濟政策體系,善于運用財稅、金融、投資、價格等經濟杠桿進行調節。堅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污,加強環境立法、執法和司法,注重用法律手段懲處破壞環境的行為。推進環境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提高信息的公開性和透明度,完善公眾參與機制,共同做好環保工作。 ———更加重視規范企業和政府行為。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在加強對企業行為進行監管的同時,也要對監管者的行為進行監督。一方面要落實企業環保和治污責任,另一方面要落實各級政府對環境質量所負的責任。堅持正確的政績觀,建立必要的考核、通報和獎懲機制。對違法違規造成嚴重環境污染的政府負責人,應當依法追究法律和行政責任。 三、大力推進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 2004年是“十五”計劃的第四年?!笆晃濉币巹澋难芯恐贫üぷ饕呀泦?。其中一個重要課題,就是要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推進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認真研究提出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戰略目標和重點任務。 從長遠看,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總體目標,就是要從根本上治理水污染,實現流域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再造一條山清水秀的新淮河。實現這個目標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從中期看,到2010年,要努力使淮河干流和主要支流的水質達到水環境功能區劃確定的目標,使淮河流域廣大人民群眾能夠用上干凈的水。從近期看,要努力做到已建成的項目投入正常運行,重點治污工程大部分開工,省界斷面水質基本達到規劃目標。 從1998年起,國家重點支持長江防洪建設和三峽污染治理,加大了對堤防和庫區建設的投資力度,在較短時期內取得了明顯成效,達到了預期目標。國務院決定,把淮河水利建設作為全國水利建設的重點,努力把淮河的事情辦好。同時,把淮河水污染防治作為全國重點流域治理的重點任務來抓,使淮河治理工作上一個新的臺階。為此,要做好以下八項工作: (一)繼續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要進一步加強對造紙、釀造、制藥、制革、印染、化工等污染嚴重行業的治理,對嚴重污染的企業實行更為嚴格的淘汰制度。10年來沿淮四省在關閉“十五小”企業上下了很大功夫,但也存在著一邊關一邊開的問題。2005年,要在淮河流域全面淘汰石灰法制漿工藝,關閉年生產能力達不到一定規模的化學制漿、黃板紙、廢紙造紙、酒精和淀粉企業或生產線。有條件的省份要進一步實行更加嚴格的產業政策措施,提高污染排放控制的要求。對必須關停的企業,要妥善安置職工,做好后續工作,保證社會穩定。安置所需費用,中央有關企業由中央財政補助,地方企業由財政補助。對關停污染企業造成財政收入減少的,中央財政將統籌考慮,適當予以支持。對已經做到達標排放、但污染物排放總量依然較高的企業,要實行技術改造,調整生產工藝,推行清潔生產,削減污染排放量。符合條件的有關項目,國家給予貼息和補助?;春恿饔蛩行陆?、改建、擴建項目,都要按照技術起點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原則嚴格把關,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法規,采用清潔生產工藝和設備,做到增產不增污直至增產減污。 ?。ǘ﹪栏駥嵭信盼劭偭靠刂浦贫?。要按照環境容量和水資源保證能力,對污染源排污量進行分配核定和動態管理,嚴格控制排污總量。沿淮各地要抓緊完成水環境容量測算工作,經審核后由當地政府批準執行,并向社會公布。所有新建項目,都應符合水環境容量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的要求。對不能按計劃完成排污總量削減任務的地區,禁止新上增加排污量的項目。要嚴格實行排污許可證管理,抓緊排污許可證發放工作。從2006年起,全面實行排污許可證制度,沒有排污許可證的單位禁止排污,并考慮不予核發生產許可證和經營許可證。2005年年底以前,重點排污企業必須安裝在線監測設備并與環保部門聯網,進行實時監測。對城市污水處理廠也要加強排污監管,安裝在線裝置進行聯網監控,特別是要注意控制氨氮排放量。 (三)努力增加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的投入。中央和地方都要增加水污染防治的投資。對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中央將加大投資力度,提高建設資金補助的比例,支持城市污水處理廠和收集管網建設。地方政府也要相應增加投入,保證資金及時足額到位。要把管網建設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保證城市污水能夠集中處理,保證已建成的污水處理廠能夠發揮作用。國家對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運行良好的地區給予獎勵。對項目建設嚴重滯后和建成后不能正常運行的地區,要采取措施加強督促。有關地區和部門要抓緊工作,促進淮河流域“十五”計劃內重點治污項目的開工建設和運行。對待建的污染項目,要抓緊進行核查,合理調整項目規模、建設標準和工藝技術,節約建設資金,爭取早日開工。對在建的項目,要抓緊進行復查,盡快解決影響建設進度的問題。對已建的項目,也要抓緊進行檢查,及時排除影響正常運行的各種問題。污水處理廠建設要厲行節約,不能搞花園式工廠、大辦公樓、高檔圍欄。有關部門要對“十五”以來建設的污水處理項目進行一次清理檢查。 ?。ㄋ模┙⒑屯晟莆鬯幚碓O施建設運行的新機制。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和運行要走市場化的道路。2004年5月,在太湖召開的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現場會,交流了引入市場機制、推進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運營的經驗,淮河流域各地要加快推廣。關鍵在于實行合理的污水處理收費制度和標準。據測算,城市污水處理收費要達到每噸0.8元,才能保證污水處理設施的正常運行。在這方面,淮河流域地區應當走在中西部地區的前列。在控制價格總水平漲幅的同時,要對價格結構進行必要的調整??刂破渌矫鎯r格上漲,適當調整水價包括污水處理費。流域范圍內所有城市都應實行污水處理收費制度,爭取在2005年內將收費標準調整到合理水平,并將收費全部用于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和運行。中央給予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的補助資金,要把地方落實污水處理收費政策的情況作為一個前提條件。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應實行項目法人招標制,通過公開招投標選擇投資和運營主體。鼓勵采用股份制、建設—經營—轉讓(BOT)、轉讓—經營—轉讓(TOT),特許經營等多種方式,吸引社會資金投入污水處理廠和管網建設?,F有城市污水處理廠要加快改制工作,成為市場化運營的法人企業。城市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運行問題,也要予以重視。 ?。ㄎ澹┣袑嵓訌娹r村面源污染治理。隨著人口的增長和農業的發展,淮河流域農村面源污染增加較快,必須加強綜合治理。要嚴格控制畜禽養殖污染,規范漁業養殖行為。在淮河流域開展規?;笄蒺B殖場污染治理示范項目建設,國家適當給予補助。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和水污染嚴重超標地區,禁止建設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和有機農業,建立有機食品和綠色食品基地,減量使用農藥、化肥,控制使用農用薄膜、生長調節素。加快農村改水改廁進程,防止將生活污水和垃圾直接倒入河道、湖泊和溝渠。加強小城鎮環境規劃工作,促進鄉鎮工業合理布局,在重點中心鎮因地制宜地建設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實行污染集中處理、達標排放。 (六)全面節約、合理配置和優化調度水資源?;春恿饔蛩Y源短缺,要按照建設節水型、環保型社會的要求,加大節約用水力度,嚴格限制新建高耗水的項目,加強水資源統一管理,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在治淮工作中,既要考慮防洪抗旱的效益,又要考慮生態環境的效益。對新建水利工程項目,應認真進行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同步完善生態保護措施。對現有閘壩運行管理情況,應進行一次評估。一些嚴重影響生態平衡的設施,以及已經失去功能的閘壩,可以考慮調整運行方式、改建或拆除。應當看到,保持一定的生態基流,是防治淮河流域水污染的重要條件。要加強水資源調度,提供必要的生態用水,提高水體凈化能力。繼續開展水污染聯防工作,制定好淮河流域敏感區域水環境應急預案。通過重點污染源限排、水質動態監測、水閘統一調度和水情水質信息通報等措施,確保城鄉居民生活和工農業生產用水安全。 (七)建立健全環境質量考核制度?;春恿饔蚝恿鹘诲e,水污染防治不僅要靠各級地方政府加強監管,而且要開展跨省區的環保合作和監督。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對地方政府及其負責人的環境質量考核制度。有關部門要加強監測,對沿淮四省水污染防治、排污總量控制等情況,每年進行一次評估。將評估的結果報國務院,經批準后向全國公布。同時,將淮河流域35個城市水環境質量狀況向社會公告。另一方面,要發揮下游地區對上游地區、人民群眾對企業和政府部門的環境監督作用,建立跨省界的水環境質量考核制度。爭取在2005年內,完成淮河流域25個跨省界斷面自動檢測監控裝置的建設,建立相關的評價指標體系,為實行考核制度創造條件。在此基礎上,按照年度目標的要求,對跨省界斷面水質達標情況進行考核。省與省之間出境主要污染物超過目標值的,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追究責任,考慮實行污染賠付補償制度。 (八)進一步加強環保法制建設。要深入開展清理違法排污企業專項整治行動,加大查處力度,保持對不法排污行為的高壓態勢。對《水污染防治法》的有關條款和處罰規定進行修訂和細化,強化對水污染防治的監管和對環境違法行為的處罰。爭取盡早出臺關于審理環境污染犯罪案件具體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加大司法介入力度,對違法犯罪人員追究刑事責任,使違法者得到應有的懲罰。要加強有關環境污染問題的法律咨詢服務,對水污染事故受害者提供必要的援助,支持公眾積極參與環境監督。 四、切實加強對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領導 當前,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正處于一個關鍵時期。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進一步發展,污染排放還有可能增加,環境保護工作只能加強,而絕不能放松。我們要從可持續發展的大局出發,本著對廣大人民群眾負責、對子孫后代負責的精神,充分認識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認真落實治理污染的重點任務,逐步實現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戰略目標。 ?。ㄒ唬└骷壵慕M織,落實責任。淮河流域各級地方黨委和政府要把水污染防治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堅持各級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分管領導同志具體落實,完善目標責任制。這次會議上,各省政府要嚴格按照水污染防治工作責任書的要求,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沿淮四省也應與所轄地市簽訂治污目標責任書,并將淮河流域水環境質量變化和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運營情況,作為考核干部政績的一項重要指標。要實行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的責任追究制,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上、中、下游地區應加強協作,共同做好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 ?。ǘ└鞑块T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春恿饔蛩廴局卫砩婕岸鄠€部門,要建立健全協調有效的工作機制。發展改革、財政、建設、水利、農業、科技、國土資源、林業等各有關部門都要根據各自職責,加強對相關工作的指導和監督。國家環??偩忠訌娕c各有關部門的協作,對全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實行監管和檢查,督促各級環保部門加大執法力度。 ?。ㄈ└黝惼髽I要加強管理,科學治污。堅持“誰污染、誰付費、誰治理”的原則,切實做好工業污染防治工作。各類企業要增強社會責任感,依法加強環境保護,嚴格執行排污總量控制制度,自覺做到達標排放;積極推行清潔生產,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節約能源和資源,減少產品生產使用對環境的污染;提高產品的環保標準,增強企業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競爭力。企業治理污染的方式可以多樣化,既可以自行處理污染物,也可以由污染者付費,運用代理制和委托制的方式進行治理。在企業比較集中的工業區,適當集中治污,實行有償服務,以提高治理的效果。 ?。ㄋ模┤鐣e極參與,強化監督。進一步加大環保宣傳教育力度,開展多層次環保知識和技能培訓,提高全社會環境保護的意識和能力。對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環保規劃、政策和項目,應當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環境權益。要更多地公布城鄉環境質量、企業污染治理和政府環保工作等方面的信息,疏通人民群眾參與環境監督的渠道。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作用,正確引導社會輿論,加強和改善對淮河治污情況的報道和監督。各級政府部門要自覺接受同級人大和政協對環境保護工作的監督,聽取意見和建議,不斷提高工作質量和水平。 同志們,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進一步落實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打一場淮河治污的攻堅戰,全面完成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各項任務,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新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