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代表委員議就業(yè):為啥有人沒活干,有活沒人干?
2006-03-12

對話人

戶思社(全國人大代表、西安外國語大學校長)

林用三(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就業(yè)促進會會長、中國職工教育和教育培訓協會會長)

李健(全國人大代表、中共貴州省銅仁市委書記)

關注理由

年末歲初,正是求職關鍵時,就業(yè)難的抱怨不絕于耳,有關部門預測今年將有1400萬人面臨就業(yè)難題。與此同時,外企人才匱乏、軟件人才匱乏、工業(yè)設計、高級技工匱乏的新聞屢見報端,一些地區(qū)甚至出現了“保姆荒”、“護工荒”。一邊是求職無門,“有人沒活干”;一邊是人才難覓,“有活沒人干”。兩者如高墻相隔的故友,難得一見。

記者就此采訪了3位代表委員,他們見仁見智,但有一點是共同的:求職者、用人單位等都應在觀念上有所校正,以消除“有人沒活干”和“有活沒人干”的鴻溝。

淡化身份:讓需求決定自身價值

“身份意識”影響求職成功率

戶思社:和現在的大學生談淡化身份意識,他們會覺得有點超前。事實上,大學生就業(yè)難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太看重自己的身份,“面子”在作怪。我們學校的畢業(yè)生找不到好工作的往往選擇出國和考研,二者都不成就呆在家里。前不久,廈門市工商局公開招考合同制工人,幾百名應試者都有大中專以上學歷,其中還有全國重點大學的3名碩士生。從長遠看,就業(yè)將趨于理性,崗位意識越來越重要。

林用三:高級技工難求的現象反映了社會人才觀與經濟發(fā)展實際需要之間的脫節(jié)。長久以來,上大學被視為唯一的成才之路。前幾年我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工作時,就經歷了中專、技校招不到學生的窘境。經濟發(fā)展對各類人才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階梯性,當大家都涌向白領崗位時,藍領人才就相對缺乏。

李健:需求是決定勞動力價值的主導力量,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yè)設立了“首席工人”,他們收入高、地位也高,自身價值得到體現。今年北京市招聘2000名大學生村官,報名者很踴躍,其它地方也有大學生村官的嘗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很需要有知識的年輕人充實基層。反過來,他們也有了用武之地,實現了自身價值。

就業(yè)公平:更多勞動者同一起跑線

就業(yè)歧視造成了“有人沒活干”

林用三:前幾天,我在一家著名的快餐連鎖店吃飯,一位中年清潔女工向我抱怨說,這份工作馬上就要讓給新招來的年輕人了。其實,我相信這位中年婦女肯定要比年輕女孩更加珍惜這個崗位,也更有工作經驗。對招工中存在的種種“歧視”現象,國家應該制定相關法律,進行限制,創(chuàng)造公平競爭的就業(yè)環(huán)境。

李健:我國現有法規(guī)在性別、宗教信仰、民族、種族和身體殘疾5個方面禁止就業(yè)歧視,現實生活中許多用人單位搞“經驗歧視”、“年齡歧視”、“戶籍歧視”、“學歷歧視”等。我國既是世貿組織成員,也是國際勞工組織的成員,這兩個組織的核心價值之一就是維護就業(yè)公平。深化就業(yè)公平的觀念,不僅是順應國際潮流的需要,也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

戶思社:現在各地都重視進城務工者的就業(yè)公平了。西安市一些區(qū)不但解決他們的戶口、子女受教育等問題,還使他們享受評先進等政治權利。廣東、浙江、福建等地也不約而同地宣布:廢止執(zhí)行了10年之久的外來人員就業(yè)登記卡管理制度,降低了他們進城就業(yè)的門檻。

資本理念:人力資源轉向人力資本

人力資本理念是解決“有活沒人干”難題的一把鑰匙

戶思社:我1993年從法國讀完博士回國,本來是可以留在北京當教授的,但我選擇了回到西部,結果成了學科帶頭人。從這個意義上說,東部的人力資源到了西部就變成了人力資本,這是引導人才合理流動的一個概念。另一方面,之所以有些崗位“有活沒人干”,是因為我國人力資源豐富,但人力資本并不雄厚。人力資源通過對知識、技能的再投資而形成人力資本,比如職業(yè)經理人和技術創(chuàng)新者等。

李健:前不久國家發(fā)改委在《2006年就業(yè)面臨的問題及政策建議》中指出,2006年我國勞動力供給增量達到峰值,這意味著我國勞動力即將轉向“有限剩余”。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強化人力資本的觀念,既要向勞動者傳授文化知識,也要讓勞動者掌握職業(yè)技能,以增強勞動者就業(yè)能力為導向,使更多的人力資源能夠轉變成支持經濟社會發(fā)展的人力資本。

林用三:我理解的人力資本,是高技能人才,必須能夠適應現代技術的發(fā)展,同時應該具備一定的組織才能。最近,上海面向全民設立培訓賬戶,通過購買培訓成果,將勞動者引向市場需要的地方。人力資本的價值不僅取決于勞動者本身的學歷、技術,也取決于供求關系。

(來源:人民日報)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fā)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fā)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fā)展基金會@她創(chuàng)業(yè)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yǎng))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yè)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