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明確一點,也希望各位朋友了解的一點:我國養老保險制度本質上是一種非均衡制度,呈現出典型的二元結構特征:占人口80%的農民很少享受政府提供的養老保險(在中、西部很多地區,甚至沒有初級的制度安排);而占人口20%的城鎮居民享受較完善的養老保險,且待遇給付水平較高。通常,由政府提供的養老保險制度是一種準公共產品。目前農村養老保險的制度缺陷和資金短缺嚴重阻礙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影響社會安全和社會公正。這是我國的國情,這是現實,不論你贊成不贊成,你要正視這一點,否則我們的討論不具備任何價值。正是由于國家沒有能把占人口80%的農民納入到我們的社會養老保險的范疇中,所以我們的農民不得不多生孩子來養老,他們是被逼的,因為貧窮,所以家長對自己以后的養老問題產生顧慮,將來老了我怎么辦?我又沒有積蓄,在那樣的條件下,子女不僅僅是一種傳宗接代的意義了,子女具有了另一種功能,是投資與儲蓄的途徑,只有男孩子多的家庭,日子才容易過下去,父母的晚年才更有保障。當然如果完全把農民多生孩子的問題全歸罪于養老保險是不公平的,因為這里面還一個傳統的問題。我們稍后討論。如果農民真的能老有所養,他們真的愿意生很多孩子嗎?養兒防兒,這是不得已,況且多生一個孩子,就意味著將來的老年生活多一份保障!況且人多力量大的說法仍然能得到農民的認同,對于農民的養老問題我希望每一個朋友都能正視。
現在還有一種現象,那就是在上海出現這樣一種標榜富有的方式,那就是越是有錢,就生的孩子越多,這在富人中是一種時尚,我想問問各位,如果貧窮的人家多生孩子值得批評他們素質低下,愚味的話,那么那些富人多生孩子你們為什么不去指責呢?難道僅僅因為他們是富人,他們可以養得起孩子,就可以不用指責嗎?有誰指責過他們??這公平嗎?
對于農村的生活條件,很多朋友說:我可以接受貧窮但不接受懶惰. 我想說的是如果僅僅憑他們的臟亂就判斷他們的懶惰,是不是有點太武斷了。要知道在農村他們必須不停的干活才能活下去,才不會挨餓。白天一家老小都在地里干活,晚上回來的時候已經很累了,只想休息,那還有什么精力來整理家務?俗話說“倉僳實而知禮儀,衣食足而知榮辱”,溫飽問題都沒有解決好,還奢談什么整潔?在農村首先解決的是生存和發展問題,這個提法很有道理。生存和發展,是富民的必由之路,你對一個食不能果脯,衣不能蔽體的窮漢講仁義道德有什么意義?總不能對人家講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君子言論來,如果如此,我們和殺人犯有什么兩樣?這是一種偽道德,這是一種居高臨下的鄙視!!持“我可以接受貧窮但不接受懶惰”這種觀點的朋友我認為你們的說法是非常草率的!!要知道是貧窮導致了他們生存環境的臟亂,誰愿意生活在豬圈一樣的環境里呢?面對窮人的生活,我們不能高高在上的用我們的標準來要求他們,我們不能說一種生活方式優于另一種生活方式,也不有簡單的拿一種生活去干涉另一種生活,但如果你們用一種生活方式來標榜自己的品味乃至人格的優越,反而是一種落后的觀念,眼光和品味都淺薄的可笑!在某些人眼中,貧窮也許并不值得同情,而是可恥,似乎歷史和現實給了我們每個有足夠平等的競爭機會,窮人都是因為無能而遭淘汰的一族,難道真的是這樣嗎?
在農民因為養老問題上而多生子女,該指責的是農民還是我們的制度?如果我們的朋友對這個問題真正有興趣,并且認真的思考過的話,你們就不會那樣輕易的去指責那些農民了,事情的根源在哪里,問題的真正的原因中哪里?如何解決越窮越生這種惡性循環呢?我希望各位朋友能認真的想一想!!
最后要說的是對于農民問題你可以忽視但你不能漠視,可以無畏但不可以無知!同時需要指出的是,國家也正在全力解決這樣的問題,希望大家都能來關心!
【轉自藍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