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河南日報
3月8日,在河南全國政協委員駐地附近的一座工地上,不少農民工正在緊張地忙碌著。來自河南商丘的建筑工人張文良說,“俺知道現在正在開‘兩會’,還知道咱們省委書記徐光春去看過我們外出務工人員,領導和代表委員們開會那么忙,心里還能想著我們這些外出打工的,我們真的很感動,心里很暖和。”
雖然張文良不能在政協會場內發言,但是張文良等農民工的權益和心聲一刻也沒有被代表委員們忘記,在“兩會”上,農民工問題始終是一個熱門話題,始終是各種提案關注的焦點。
為農民工進城籌劃周到
“我國有近9億農村人口,雖然近年來勞務經濟發展迅速,但目前仍有1.5億左右農村富余勞動力需要轉移,每年還新增勞動力1000萬左右,轉移任務十分艱巨。”全國政協委員、省政協副主席張濤在大會發言時說。
張濤就進一步做好農村勞動力轉移提出建議,要努力提高轉移的組織化程度,加快建設農村勞動力資源庫及市、縣、鄉、村四級勞務輸出信息和服務網絡;要不斷拓寬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的空間和途徑,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及流通業,大力發展園區經濟;要完善農村勞動力培訓體系,大力發展“訂單”培訓,使受訓人員結業后能夠直接就業,建立政府引導機制,努力打造勞務品牌;要為促進農村勞動力完全轉移提供政策支持,建立規范化的土地流轉機制,改革戶籍制度,實行居住地登記辦法,建立落實進城務工人員的工傷、醫療、失業、養老等社會保險制度。
為農民工社會保障建言獻策
“目前,城市農民工約有1.2億人,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特殊社會群體,目前,農村社會保障與城市社會保障存在嚴重脫節,嚴重影響了農民工社會保障工作真實有效地開展。”全國政協委員儲亞平向大會遞交提案《關于盡快建立城市農民工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議》。
儲亞平說,“要從根本上解除戶籍制度造成的身份差別,剝離計劃體制下戶籍制度中附加的一些與戶口管理無關的內容,把農民工同城市在業人員等同起來,一視同仁,以立法形式明確規定農民工的社會保險。”
“農村社會保障是和城鎮互動的,應積極穩妥地推進小城鎮居民和鄉鎮企業就業人員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建立一種社會保險關系可在城鄉之間自由轉移、待遇高于最低生活保障的第一層次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
儲亞平建議擴大社會保險的覆蓋面,實行統一的社會保障政策,要逐漸實行不分所有制、不分企業隸屬關系的一體化管理政策,同時,技術方面還應建立社會保障的計算機服務網絡。
“要在城市中按街道或社區設立農民工工會,負責本街道轄區內農民工的管理和服務工作。”儲亞平介紹說,當農民工失業時,工會組織可根據該農民工自身條件,為其提供或介紹從事城市社會公共勞動的機會。農民工社會保險的異地轉移難題,也可以通過城市間農民工工會組織共同操作來解決。
關心農民工利益無微不至
“我省每年有1500萬農民工外出務工,建議恢復給他們寄遞火車票的業務。”全國政協委員高春芳提交了這樣一個提案。
“我是親眼見了很多農民工為了買火車票背著鋪蓋來排隊,才產生了提案的念頭。”高春芳說,對外出務工的農民來說,乘坐火車是最便宜、最安全的出行方式,但由于他們大多住在偏遠農村,購買火車票十分困難,有時要提前幾天到火車站排隊買票,既費錢又受罪。
“2004年郵政部門與鐵路部門曾聯合利用郵政網絡,開辦郵政寄遞火車票的服務。兩年來為農民工寄遞火車票40多萬張,農民工對此非常滿意。可是在今年2月,郵政寄遞火車票業務突然被國家有關部門停辦了。”高春芳說,我的建議其實很簡單,就是盡快恢復投遞火車票這項針對農民工的便民服務,為廣大務工人員和社會弱勢群體的出行提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