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關注農民工社會保障
2006-03-13


 

 

 

 

 

 

 

 

(轉載) 

  從某種意義而言,一個國家建立完整的社會保障體系如同建立完整的法制體系一樣,缺乏法制體系的國度必導致善惡不分,民不聊生;而缺乏科學完整的社會保障體系的國度只能是富人的天堂,窮人的地獄。

  在我國20余年的高速經濟發展中,專家學者多次提出要兼顧效益與公平這一社會得以穩定發展的建議,但在實踐中并未真正引起有關部門的真正重視。農民工被欠薪、文化生活貧乏、社會保障無著三大問題導致農民工權益的缺失,將會影響城市的建設及社會的穩定。

  據統計,全國目前有2.5億農民工,擁有養老保險的不超過3000萬人,擁有工傷、醫療保險的更是微乎其微。

  走進城市的農民工雖然以青壯年為主,但生病受傷在所難免。調查顯示,因經濟原因,60%的農民工生病以后不會花錢去看病。

  長期以來,提起農民工社會保險,往往沒能引起社會足夠重視。在許多人眼里,土地才是農民工最大的保障。但據有關機構調查,33%的農民工在城市里有過失業的經歷,失業期間,多數是靠自己積蓄度日,只有14%的農民工回家重新務農。走進城市的農民工雖然以青壯年為主,但生病受傷在所難免。調查顯示,因經濟原因,60%的農民工生病以后不會花錢去看病。

  目前,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由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五大險種組成。近幾年,各地勞動保障部門始終在不遺余力地抓“擴面”,但進展并不順利。在廣東、浙江等地甚至出現過大批農民工要求退保的現象。

  一些地方當政者為凸顯政績,不惜以不建立農民工工傷保險、不實行最低工資保障、不建立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等手段,來“提高地方的競爭力”。

  養老保險是社保當中重要的險種。當前,全國2.5億農民工中擁有養老保險的不超過3000萬人。試想幾十年后,此時正值青壯年的農民工已年老體衰,耕不了田或無田可耕,他們將以什么養老?

  去年兩會期間,一份提案備受關注———實現農民工老有所養。這個提案來自全國政協委員、民盟重慶市委陳萬志,這一提案的主要依據是一份約一萬三千字的報告———《關于農民工養老保險問題的調查》,由重慶市政協委員、綦江縣政協副主席、民營企業家馮秀乾全額出資,民盟重慶市委調研室和綦江縣政協聯合組成的調查組歷時5個半月,先后奔赴川、渝、黔等農民工輸出地及浙、蘇、閩、粵等農民工輸入地調研,獲得了較為翔實的資料。

  《調查》揭示的現狀觸目驚心。馮秀乾把農民工養老保險的問題比喻為“窗戶”,很多人都看到了這扇窗戶,只是我打開了它。

  《調查》結果表明:80%的企業主不贊成為農民工購買養老保險;農民工83.2%不愿意買養老保險,90%以上根本就沒買。

  養老保險的繳費方式,按照國家規定應是員工個人自繳一小部分,企業為員工繳一大部分。但《調查》卻顯示,幾乎所有的企業都沒有為農民工繳納養老保險費,而員工們也放棄了這個應有的權利。一些地區只是在勞動部門的督促下,企業才為部分員工繳納了養老保險費。在廣東省湛江市,參保企業職工個人繳費8%,單位繳費最少的18%,最高的達到26%。如果再加上醫療、失業、生育等保險,繳費總比例要超過工資總額的40%。在福建省,企業的各種社會保險繳費比例也超過40%。因此,對于企業來說,參保不參保將直接影響其“生產成本”。對農民工來說,由于養老保險金的地區轉移存在困難,許多參加養老保險的外來工在離開打工城市時寧可選擇退保。

  馮秀乾認為,現階段實行的養老保險基金區域統籌政策,與農民工跨省區流動存在著尖銳的矛盾。農民工即使參保也很難享受老有所養的待遇,這是他們消極對待養老保險的主要原因。企業主為降成本消極作梗,農民工血汗錢來之不易,在沒嘗到養老保險甜頭之前,絕大多數農民工認為保不保無所謂,有些人即使保了也提出退保要錢。

  在種種條件的制約下,社保在農民工眼里變成了一種折騰,并不能帶來真正的安全感。國家政策規定:職工累計繳費15年才能享受養老保險待遇。而現實是,農民工要跨越“累計繳費15年”這道門檻卻絕非易事。

  農民外出打工有兩個特點:短暫性和流動性。接受調查的農民工中跨省區流動的占72.8%,務工3年換過兩個以上單位的占67.2%,有的一年就換兩三個單位。而國家政策規定:職工累計繳費15年才能享受養老保險待遇。而現實是,農民工要跨越“累計繳費15年”這道門檻卻絕非易事。

  由于國家尚未實現養老保險的全國統籌,如果農民工要異地轉移保險金,則只能轉移個人賬戶部分,企業和社會統籌部分大都不能轉移,而輸出地也沒有接受農民工養老保險的銜接措施。這就意味著農民工即使在輾轉各地務工期間按規定繳費,晚年同樣與養老保險無緣。

  此外,國家政策雖然規定職工解除勞動合同后可保留養老保險關系,但重新續保比較困難,于是養老保險政策在許多地區執行中“走了樣”,成了“解除勞動合同必須退保”。大多數企業把養老保險個人繳費部分直接發給員工,導致國家建立的強制性養老保障制度形同虛設。

  綦江縣農婦李群2003年春節后先在廣東中山一家燈絲廠干了兩個月,沒有買養老保險。后來她又到廣州番禺一家玻璃廠打工,每月工資約400元,廠里強制要求每個工人每月交70元的養老保險費,但李群離廠時廠方把這筆錢又返還給了她。

  實際上,領走“養老保險”的打工者無法享受社會保障,他們只是將其簡單地理解為“錢”,領了不久就花得一干二凈。在過了打工的“黃金年齡“后,他們多數又回到農村,重新操起鋤頭耕種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而不愿回鄉的農民工則滯留在城里,成為無固定收入和無固定居所的人群,部分人甚至會成為威脅社會治安和生活秩序的不穩定因素。李群的打工經歷,其實就是億萬農民工的寫照。

  馮秀乾的《調查》還發現,依現行政策繳納養老保險是以當地職工年人均工資為基數,這給農民工繳費造成較大負擔。目前即使在西部一些省市,職工年均工資也大大高于農民工的實際收入,70%以上的農民工月收入在千元以下,維持城市生活已捉襟見肘,繳納養老保險繳費更是難以承受的負擔。90%以上農民工根本就沒能力購買養老保險。

  《調查》還揭示,多數地方政府要求農民工買養老保險,主要是為了彌補現在的社保支付不足。如江蘇省丹陽市,現有城市人口的養老保險有很大缺口,國有企業轉制職工的保障也嚴重不足,因而收取農民工的養老保險金,用來支付當前的不足。

  針對當前的政策缺陷,馮秀乾強烈呼吁盡快實行全國統籌,建立方便合理的社會養老保險跨省區轉移機制,這樣才能解除農民工和企業“交了白交”的擔心。如果是全國統籌,按西部比較低的標準,一個農民工每月企業和個人能有180元繳養老保險,全國2.5億農民工,一年就有5000億元,到10年后農民工返鄉高潮時達5萬億元,加上利息、補貼,國家支付農民工養老保險金沒有問題。

  在馮秀乾的理想藍圖中,社會保險機構應脫離地方,建立像人民銀行那樣全國垂直領導的統一機構,這樣才能減少地方政府的干擾,全國按統一的政策搞社會養老保險。對于農民工來說,他不再需要經歷“退保”、“參保”等繁瑣的程序,只需隨身攜帶一張保險卡,不論遷移到什么地方都可以憑卡繳納養老保險費及領取養老保險金。

  在兩會上遞交提案的陳萬志認為,“要想靠企業主的良知來推行養老保險是不現實的,因為有80%的企業主不贊成為農民工購買養老保險,必須通過立法來強制執行。”

  重慶大學公共管理研究所所長周慶行分析,現今整個社會的養老保險,基本上是現收現支,即“挖東墻補西墻”。這是計劃體制遺留下來的一個制度缺陷,在二元經濟結構下,農民工存在了20年,直接導致“一城兩制、一企兩制”,而在社會福利上又往往優先考慮城市人口,必須對具有某種經濟待遇和社會福利的戶籍制度進行改革,只有這樣,農民工才能真正享受到養老保險。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險研究所所長何平認為,現行的社會保險激不起農民工的興趣,關鍵是現行制度沒有達計到足以讓農民工信任的程度。比如說流動性的問題,當前確實做不到全國聯網,但先記錄在案是可以的。農民工都有身份證,他們在哪個地方參加了養老保險可以先予以記錄作為憑證。政府應當給他們一個明確的承諾:農民工繳納的“養命錢”會專款專用,到了退休年齡將其應享的權益延續計算,可以按月領到。在歐盟,勞動者先后在不同的國家就業,他們的養老保險就是以類似的方法進行銜接的。所以說:這種方法應該是可行的。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