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落實農民工保障要從制度著手
2006-03-13

(轉載)
 
    農民工為城鎮的發展和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但其社會保障現狀卻不盡人意。農民工社會保障權如何得到有效保證和落實?從制度創新入手,尋求制度支持是問題的關鍵。
    在城市中隨處可見的一個設施、一幢高樓都能看見農民工的身影,但當城市人在享受一系列的“城市文明”及各種社會保障時,為城市默默奉獻的農民工卻往往連最基本的保障都沒有著落。
    兩年前的一天,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官窯鎮高仕達陶瓷原料廠1300平方米的廠房轟然倒塌,41歲的姜一鳴被砸成重傷,重度高位截癱。廠家只出了3萬元急救費后就難見蹤影,而整個治療卻欠下醫院醫藥費近30萬元。姜一鳴最終還是沒有挽回生命。其實又豈止是姜一鳴,農民工大都不享有工傷保險權,遇到工傷事故時,幾乎都家破人亡。
    社會保障缺失
    應該說,農民工為城鎮的發展和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但農民工與城鎮居民由于身份的差別,卻享受不到該有的社會保障,這些社會保障具體表現除了上面講到的不享有工傷保險權外,還有以下方面:
    農民工不享有失業保險保障權。城市居民在失業期間,享有失業保險,但農民工由于不是城鎮職工,不享有失業補助,在失業期間,他們多數是靠自己過去的積蓄生活,靠向親友、老鄉借錢生活,也有一小部分人不得不離開城市回家去。據調查,前者占77.2%,后者占14.6%,并且無一例得到勞動單位或地方組織的幫助。
    農民工看病難、看不起病問題十分嚴重,沒有醫療保障權。農民工盡管是以青壯年為主的群體,但生病也是在所難免的。據調查顯示,有36.4%的農民工生過病,甚至多次生病。他們生病以后有59.3%的人沒有花錢看病,而是仗著年輕,體質好,硬挺過來的。當然另有40.7%的人不得不花錢看病,但看病支出絕大部分是自費,用人單位為他們支付的不足實際看病費的1/12。
    侵害農民工合法權益的事件、案件日益突出。主要表現在:一拖欠、克扣農民工工資的問題十分普遍而且相當嚴重。據國家有關部門的一項調查表明,72.5%的民工工資遭到不同程度的拖欠,全國拖欠民工工資達1000億元左右。二是勞動保護措施不力,生產條件差。多數用工單位為農民工提供的住宿條件很差,擁擠、臟亂、不通風,根本達不到有關法律和規定的要求,不僅危害農民工的身體健康,而且極易引起一些流行病的滋生和傳播。三是超時工作或加班得不到應有報酬。很多企業為了趕工,要求工人超時工作或長時間加班,有的企業甚至無償占有農民工的休息時間,一些農民工因長時間超負荷勞動而病倒。
    制度支持是關鍵
    農民工是指具有農村戶口身份而在城鎮務工的勞動者,它兼有農民與工人二者的雙重身份,主要指在第二、第三產業中務工的農民,其特征有三:一是持有農村戶口,但在城市、鄉鎮企事業單位工作;二是擁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而以在城鎮務工所得為主要謀生手段及生活來源;三是工作生活居所不穩定具有流動性,其生活工作居住總是隨著務工場所的變化而改變。
    農民工社會保障,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它不僅涉及近1.2億農民工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影響社會的穩定。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明確指出,要按照構建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建立健全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認真解決進城務工人員社會保障問題。
    農民工社會保障權在現實生活中得不到有效保證和落實,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思想觀念及認識上的原因,也有體制和法律上的原因,關鍵是缺少切實有效可行的制度保障和支持。要真正解決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構建和諧的社會主義社會,必須按照十六大及十六屆五中全會的要求,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政績觀,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從制度創新入手,加強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建立健全農民工社會保障運行機制,尋求制度支持。
    必須轉變觀念,正確認識對待農民工,給農民工以國民待遇,賦予其社會保障權。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執政為民,轉變對農民工進城務工的種種錯誤認識,真正按照憲法賦予公民的社會保障權規定給予農民工以平等的國民待遇,把農民工從城市的邊緣解放出來。按照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做好農民進城務工就業管理和服務工作的通知》精神,取消對企業使用農民工的行政審批,取消對農民進城務工就業的職業工種限制,取消專為農民工設置的登記項目,取消等等對農民工不合理的要求和條件,對農民工和城鎮居民要一視同仁。
    必須加快農民工社會保障法律制度建設,制定出臺《農民工社會保障法》,建立健全農民工社會保障法律運行機制。一要加強農民工社會保障立法工作力度,解決好目前有關農民工社會保障立法層次低、立法空白問題。對現有的國務院及部委有關社會保障法規或規章要進行修改,對具體涉及農民工問題進行明確規定,使其更具操作性;如制定出臺《農民工社會保障法》不成熟,可先考慮對《勞動法》進行修改,通過修改《勞動法》專章對農民工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社會救濟等保障制度作出規定;然后在此基礎上,制定專門的《農民工社會保障法》,對農民工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社會救濟等農民工法律保障制度及其原則作出明確規定。二要加強依法行政工作,加大依法行政檢查和監督工作力度,貫徹落實好有關農民工社會保障權的法律規定,把法律規定的有關農民工權利義務變為現實的農民工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權利義務。三要加強司法改革,建立健全與農民工社會保障法律制度相適應的有效的司法運行機制,公正司法,把對農民工及社會弱勢群體合法權益的司法保障落到實處。
    加快制度配套  創新相關制度
    一要建立與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相適應的一體化管理和網絡化服務制度。建立地、市一級社會保險關系信息庫,逐步實現農民工社會保險關系信息庫在地市間、省市間的聯網與信息共享,最終實現全國社會保險關系信息互聯互換。二要制定統一的農民工保險基金省際轉移管理辦法,保證農民工的社會保障能夠隨之進行轉移和對接。三要建立農民工社會保障分類管理信用制度。分類對農民工進行管理,建立相關管理信用制度。對符合一定條件的農民工應納入所在務工城鎮的社會保障體系,實行與城市職工相同的即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制度,并應確保其個人賬戶能在全國范圍內轉移。對于短期務工及沒有固定和穩定工作單位暫時不符合一定條件的農民工,應逐步建立與其身份證相一致社會保障個人賬戶,保證其個人賬戶能在全國范圍內轉移。四要深化戶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放開農民進城落戶限制。五要深化就業制度改革,建立城鄉一體的勞動力市場。切實保障農民工的合法權利,實行同工同酬。六要深化教育制度改革,實行進城農民子女教育“國民待遇”。對進城務工的農民實行教育培訓制度,推行農民進城務工就業培訓政策。七要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大力推行城鎮廉租房政策,降低農民進城的“門檻”。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