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主黨的游擊戰,可能把發動大規模地面進攻的以軍牢牢拖住
以地面部隊深入黎巴嫩南部地區
以軍恢復轟炸貝魯特南郊 地面部隊繼續越境作戰
以軍攻黎疑用化學武器
在加納村慘劇后,暫停對黎南空襲48小時的以色列軍隊在8月1日恢復空襲,以色列內閣也通過決議擴大以軍在黎巴嫩南部的地面攻勢。同時,以色列開始大規模征召預備役人員。這一切表明,黎巴嫩南部的戰火和硝煙在短期內難以平息。
地面部隊分四路進攻
盡管以色列上個月30日對黎巴嫩加納村的空襲引發國際公憤,但以色列方面仍拒絕要求停火的聲浪。以色列總理奧爾默特誓言,戰事將持續進行,直到真主黨不再對以色列構成威脅為止。8月1日,以色列內閣通過決議,擴大在黎巴嫩南部歷時三周的地面攻勢,數小時后,以軍與真主黨發生激戰。以色列地面部隊在黎巴嫩南部分四路進攻,以軍的目標是將真主黨武裝戰士逐出利塔尼河以南地區,然后控制以黎邊界以北約30公里的地區。
與此同時,以色列空軍1日沿著利塔尼河發動三波空襲。以色列國防部長佩雷茨指出,空襲目標主要是從敘利亞運送軍火進入黎巴嫩的車輛。
以安排3萬后備軍
總體來看,以軍在臨時停火期間的作戰行動確實有所減弱。從軍事層面分析,以軍之所以冒著給真主黨武裝以喘息之機的危險,接受臨時停火安排,除美國施壓外,更有著自己的考慮,即為新一輪更大規模的攻擊行動作準備:一方面,為前線的部隊提供后勤補給和輪換的機會。另一方面,對前一階段的作戰效果進行評估,以便制定新一輪的作戰計劃。
以色列內閣8月1日凌晨作出擴大地面攻勢的決定證實了上述的分析。同時,以色列內閣還決定廣泛征召預備役部隊。以色列國防軍參謀長丹·哈盧茲透露說,三個師的預備役將征召入伍,每個師5000人,新征召的總兵力將達到1.5萬人。加上此前征召的1.5萬人,以色列為此次戰事征召預備役軍人將達到3萬人。
美國《新聞周刊》在點評前一階段以軍行動時指出,以軍針對真主黨武裝的空襲和地面攻勢并沒有取得顯著成果。真主黨武裝既沒有失去作戰能力,也沒有喪失繼續戰斗的意志。“喀秋莎”火箭彈仍不停地投射至以色列北部地區,而真主黨武裝與以軍精銳地面部隊交火所展現的韌性表明,要想在黎巴嫩南部徹底肅清真主黨武裝需更大規模地面入侵。
分析認為,未來以軍的作戰行動仍將以空襲和地面攻勢為主,但空襲針對地下工事的強度將加大,地面作戰中將凸顯反游擊戰的色彩。
真主黨擺下地堡陣
自從以軍2000年撤出黎南部后,真主黨武裝已經在此經營了將近6年,已經構筑了一套十分復雜的地下工事體系。以色列軍官對于這些地下堡壘的復雜程度感到十分的驚訝。據悉,這些地下堡壘挖得很深,最深的位于地下40米處,而且普遍澆筑了混凝土,十分堅固。堡壘中儲藏了大量用來襲擊以色列的“喀秋莎”火箭彈,部分工事中還設置了一些關鍵的通訊設施,充當了指揮控制中心的角色。以軍認為,如果這些地下工事不被徹底清除掉,即使沖突結束后,黎巴嫩南部地區也不會平靜。因此,從沖突一開始,真主黨武裝的地下堡壘就是以色列軍隊重點打擊的目標。以空軍曾經向黎巴嫩南部的一處真主黨武裝地下堡壘傾瀉了重達23噸的彈藥,但事后證明,以軍如此密集的空襲并沒有對真主黨武裝的地下堡壘產生多大作用,隱藏在堡壘中的真主黨領導人毫發未損。
美制鉆地彈參戰
為了獲得對付地下堡壘的有效武器,以色列向美國求助100枚GBU-28激光制導鉆地炸彈。這批炸彈已經在上周轉道英國運抵以色列。
該型炸彈可由F-15E戰機投擲,采用兩種熱尋的延遲引信。炸彈頭接觸地面后引信不爆炸,而是鉆入地下;當遇到混凝土時,第一引信引爆,炸開一個洞后繼續往下鉆;遇到鋼板加固物質時,受地下掩體的熱輻射,第二引信爆炸;鉆透鋼板后,最后在地下掩體內爆炸。從美軍的作戰和試驗效果來看,GBU-28炸彈能夠穿透100英寸厚的泥沙土層或20英寸厚的混凝土層。因此預計在未來戰斗中,以空軍將使用這種鉆地炸彈對真主黨的地下工事進行有針對性的打擊。
真主黨游擊戰很厲害
現在黎南部已經演變成為現在的伊拉克或者越南戰爭的小“翻版”。雖然以軍擁有現代化的武器裝備,具備絕對的力量優勢,但在真主黨武裝的游擊戰術面前,已經黯然失色。
像在此次沖突中,以軍大量使用了先進的“搜索者”無人偵察機。該型偵察機滯空時間長達15個小時,覆蓋面積達到120英里,為以軍提供實時的戰場態勢。然而,據操作無人機的以軍官介紹,這種先進的無人機在對付真主黨武裝時存在很大缺陷,雖然它可以在空闊地帶迅速發現敵人,但在房屋密集的居民區,這種無人機基本失去了效用。而真主黨武裝恰恰利用了這個優勢,藏身于居民區中,采取“敵進我退、敵疲我打、打了就跑”的游擊戰,將以軍拉入了巷戰的泥潭。而在巷戰中,再先進的武器裝備都難以發揮作用,需要的是作戰人員的戰術素養和經驗。更為重要的是,要想取得巷戰勝利,所需要的是數倍于敵人的軍隊數量。☆
以軍要切斷真主黨后路
據軍事問題專家宋曉軍分析,以色列擴大地面部隊作戰的主要方向是從黎巴嫩南部邊鎮希亞姆向東北方向進攻,經過戈蘭高地到達敘利亞與黎巴嫩的接壤地――海斯巴亞鎮附近。這一帶也被稱為“法塔赫地帶”,即1982年前巴勒斯坦游擊隊的活動地帶。
這片接壤地是以色列必須占領的戰略要地,因為以色列如果想要切斷敘利亞對真主黨的物資給養,就必須占領這里的幾個關鍵“口子”。在這里,連接敘利亞大馬士革與黎巴嫩貝魯特的公路將細長的黎巴嫩切開。在公路的南邊,有一些關鍵的水源地和物資存放地,相當于真主黨的大后方。
以軍深入冒巨大風險
目前來看,以色列想要占領這條公路非常困難。真主黨總書記納斯魯拉采取不和以色列地面部隊正面交鋒的對策,而以色列也不敢長驅直入,否則以色列將可能面臨“游擊口袋”戰術的危險,即只能進不能出,被真主黨關起來打。以色列在打的同時還得清理平民,這一過程會進行得異常緩慢。
這一帶的地形非常適合打游擊戰,此外,長期以來真主黨為了信念而戰的精神使之擁有了廣泛的群眾基礎。在這里,以色列軍隊每前進一步都會面臨巨大的風險,甚至擔心當地群眾會在飲用水中下毒。
以軍打游擊戰沒經驗
另外,以色列很清楚,納斯魯拉是個有著清醒政治頭腦的人物,為了把軍事成果轉化為政治成果,他只會把戰爭的時間拉長,與以色列打成平手。
宋曉軍認為,真主黨已做好了充分的戰爭準備,擁有176個戰斗小組以及40個指揮部的真主黨不可能在短期內被以色列清除掉。但以色列必須要打贏這場戰爭,孤注一擲的辦法便是擴大地面戰爭。
宋曉軍認為,戰爭進行到現階段,以色列已“失分”較多,聯合國觀察站被炸、村莊平民無辜死傷都讓以色列大傷腦筋。以往以色列打的都是國家對國家的戰爭,并以出其不意的方式取勝,卻幾乎沒有過打游擊戰的經驗。此外,以軍在現代化不斷上升的同時,實際作戰能力卻呈下降趨勢。官兵們在電腦前的操作能力也許正在不斷加強,實地戰斗的磨練卻在減少,在與熟悉地形、又有群眾基礎的真主黨武裝的較量中,以軍將面臨很多困難。
以軍做好持久戰準備
目前以色列已做好長期戰斗準備,在先頭部隊將“法塔赫地帶”打下來的同時,以必須準備好預備役部隊接守關卡。因此不難理解,以色列內閣批準征召15000名預備役的舉動。而且隨著地面戰爭的擴大,以色列也需要預備役部隊提供后勤補給。同時,一旦以色列無法將軍事成果轉化為政治成果,這部分力量就可為擴大戰爭規模充當第二梯隊。
宋曉軍分析認為,以色列與真主黨之間的較量已演變成一場“不對稱”的戰爭,很可能沒有最后的贏家,簡單說“雙方將以0:0收場”。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