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7月26日宣布,
日借機打造全球監視網
日本的間諜衛星計劃是從1998年朝鮮突然試射遠程導彈后開始實施的。第一批的2枚衛星IGS-1A和1B(分別為一顆光學成像偵察衛星和一顆合成孔徑雷達成像偵察衛星)已經于2003年3月成功發射。
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日本已經形成了以“衛星信息搜集委員會”和偵察衛星辦公室為領導機構,以10年衛星發展綱要為藍圖的間諜衛星研制發展一攬子計劃。
目前日本已經升空兩枚間諜衛星,預計年底之前再次發射兩枚后,日本的間諜衛星偵察能力可以“監察全球每一個角落”。而在2010年之前,日本還將發射兩顆分辨率在0.5米的光學成像衛星和兩顆分辨率在1米以下的雷達衛星。
韓要成為“諜星”大國
而韓國方面雖然此次是第一次發射間諜偵察衛星,但其早在1995月8月、1996年1月和1999年9月就曾分別發射了三顆民用人造衛星。
近年來,韓國又大力推行“自主國防”政策,加強太空情報搜集能力。為此專門制訂了《國家航天開發計劃》和《中長期宇宙開發計劃》,韓國政府計劃于2015年前投資約41億美元,力爭躋身世界航天工業前10位。
據韓國科技部對外宣布,此次發射的“阿里郎2號”多用途衛星是由俄羅斯承運發射的,于莫斯科當地時間7月28日下午4時,在距離莫斯科東北約300公里外的普里謝茨克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衛星自重900公斤,在距地面685公里的低地球軌道運行。衛星是由韓國宇航研究院研制,配備高解像度多光譜相機,分辨率為1米。
韓國科技部官員毫不掩飾地說,“阿里郎2號”衛星的用戶約有113個,他們分別是國家和私人的研究機構,當然,“軍方和情報機構也能看到它拍的衛星照片”。由于韓國人對“阿里郎2號”充滿了信心,所以還與法國的“焦聚圖片公司”簽署了2700萬美元的衛星照片合同。
除“阿里郎2號”衛星外,韓國還計劃于2007年在國內首度試射衛星,準備用自己的航天中心和火箭發射“阿里郎5號”。該衛星將可以晝夜偵察,如果成功的話,那么韓國將在2013年左右發射總計13顆新型衛星。
日韓互相算計
對于發展間諜衛星的動機,日韓兩國都分別將矛頭指向了朝鮮,稱朝鮮研制發射遠程導彈影響到其國家安全。但是,軍事觀察家都心知肚明,雙方發展間諜衛星計劃,除了防范朝鮮外,都是為了獲取獨立的衛星偵察能力,同時對對方以及該地區的其他潛在威脅有所遏制和防范。
有日本軍事觀察家就宣稱,韓國軍方和情報機構使用衛星照片格外引人關注,因為這意味著“阿里郎2號”將擔負起對日本的太空偵察監視任務,尤其是對韓日爭奪的獨島(日稱竹島),以及日本海地區進行全方位監視。
而日本自衛隊人士也表示,日本發射偵察衛星是為了搜集“可能對日本造成國家安全威脅”和周邊事態的“一切”信息。日本的偵察衛星系統的偵查重點其實是包括臺灣在內的中國、朝鮮半島、俄羅斯和日本本土的廣大東北亞地區,甚至逐漸擺脫美國控制的韓國軍力發展也是其重要監視目標。
屆時,日韓將進一步擺脫以往大量依靠美國獲取技術情報的尷尬局面,東北亞乃至整個亞太地區的軍事實力對比也將進一步產生微妙的變化。
來源:國際先驅導報